第四百五十八章爆兵爆兵!(第2/2頁)
章節報錯
經過這些年的堅持,整個夏國目前一千多萬人中,會騎馬或者參加過騎兵訓練的民眾足足有兩百多萬人,光是從騎兵部隊、國民衛隊騎兵中退役出來的預備役就有十萬多人。
除了夏國的民眾外,原高句麗漢民中也有大量會騎馬的民眾,而中原因為這數百年的混戰,很多中原漢民其實也會騎馬,因此當王澤宣佈一口氣擴招二十萬騎兵時,竟然在短短十餘天內就已經將人數招齊。
看著各地民眾踴躍參軍的熱烈氣氛,看樣子哪怕王澤建立起來一支五十萬人的騎兵隊伍也是有充裕的兵源,這一切都讓王澤感到安慰,夏國已經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突厥人要插手就要做出付出代價的準備。
只不過騎兵作戰並不是會騎馬就完事的,在召集後還需要進行各種隊形訓練,戰術配合,還要等待騎兵的馬匹、騎具、武器的生產,因此王澤只能先將那些曾經參加過騎兵部隊計程車兵組建成部隊,然後再訓練招收那些善於騎馬的青年。
面對著突厥人的進攻,夏國上下一片火熱,勿吉各郡、東海各郡的民眾紛紛參與騎兵,而夷洲、呂漢等南洋的民眾雖然因為沒有不善於騎馬沒有報名參戰,不過他們卻絲毫沒有置身於事外的意思。
這些南洋各郡的民眾紛紛集資購買了大量魚罐頭、肉罐頭、各種軍用作戰物資運送到遼東,甚至還有一些商人還為了讓士兵們吃到一些新鮮水果,甚至運送了十幾船的熱帶水果。
原本王澤不顧劉忻等人的反對,堅持把來自不同區域內的漢民全部揉捏到一起,因為這些漢民本身的習俗差異鬧出不少事端來,可是當突厥人十餘萬大軍入犯的時候,這些漢民忽然發現原來真的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夠保護自己。
於是剛剛產生的一些矛盾在這種心思下,迅速冰消雪融,大家這時便發現原來很多引起矛盾的事情,其實都沒有那麼必要,這樣一來突厥人的進攻反而讓夏國社會融合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當南洋民眾、商人們運送的物資送到北方戰場時,王澤也正好將第一批組建的五萬騎兵送到姬翔那裡。
這時除了李紅魚還要率所部騎兵守衛完水上游的揚武城之外,連王澤身邊的中護軍羽林衛也都全部派了過來,這樣在粟末水南北兩岸的遼闊土地上集中了夏國至少十五萬騎兵。
除了這十五萬騎兵外夏國還有十五萬騎兵正在整訓,只要這些騎兵全部完成訓練,夏國將會有三十萬騎兵,有了這些騎兵,再加上夏國數十萬步軍,王澤不會絲毫忌憚突厥人的進攻。
處羅侯在渡過粟末水來到難水流域後,這裡因為是夏國開發過幾年的地方,雖然大多數居住的都是以畜牧為主的民眾,不過在夏國整體富裕的情況下,這裡的夏國牧民也是非常富庶。
當突厥大軍來到這裡看到夏國民眾留下的財物後,頓時處羅侯就攔不住了,尤其後面補充的這些騎兵都是其他葉護、俟斤們贊助的騎兵,他們參與這場軍事行動的原本就是為了劫掠。
如果處羅侯不讓這些人劫掠一些財富回去,那麼人家來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於是處羅侯只好下令在這裡搶掠一番再繼續順著難水往下游進攻,他可是知道越往下游越是富庶。
這一搶掠就發現夏國太富裕了,突厥的冶煉行業雖然發達,但是那也是相對於其他的草原部落,跟夏國極為發達的冶鐵行業比起來,突厥人就有些不夠看了。
特別是這一次跟隨大軍行動的契丹人、奚人、烏洛候人看來,夏國人的生活是那麼的幸福,不僅有各種各樣的鐵製品,竟然還有可以煮一隻小牛那麼大的鐵鍋,甚至還有用上好鋼鐵製造的菜刀。
哪怕是善於冶煉的突厥人也做不到一人一把鐵刀,更不要說用上好的鋼來打造菜刀了,其實當契丹人、奚人看到夏國甚至都開始用上好的鋼鐵製造菜刀時,心裡已經隱隱有些後悔。
當一個國家能夠奢侈到用鋼鐵製造菜刀的時候,那隻能意味著他們的鋼鐵產量很大,不僅可以滿足武器的需要,甚至都可以用來打造民用品了,這樣又怎麼是連鐵質武器都不能滿足的契丹可以抵擋的。
契丹可不像突厥那麼強大,自己可是跟夏國接壤的,一旦夏國反應過來那豈不是要拿契丹進行報復?
契丹作為突厥的屬國,其實並不希望突厥插手遼東的戰局,畢竟聽婆婆吩咐過日子哪裡有自己單獨過日子爽。
而且契丹之前也對遼東的土地有野心,因此契丹一直以來都沒有向突厥說明高句麗這裡發生的變局,而突厥也一直被中原接連不斷的大戰吸引住目光,因此也並不清楚遼東的戰況。
如今處羅侯如果要把遼東納入自己的領地,那麼夾在突厥與遼東之間的契丹人和奚人的獨立地位也必然不保。
不過兩部雖然對此心知肚明,卻也不敢反抗,當初那麼強大的柔然都已經在突厥人的進攻下滅亡,自己又怎麼抵抗的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