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北周東征(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瑋這是尋死路呀!”
鎮海王澤的王宮內虎穴大廳旁的書房中,王澤拿著一封書信面色複雜,書信不是說高句麗的事情,而是關於中原北齊局勢的事情,北周竟然比歷史上還要提前兩年開始了滅亡北齊的戰事,而且這個戰事是那麼的迅速就結束了。
如今夏國與高句麗的戰事已經停下來兩年多,在這兩年時間裡夏國不斷的向勿吉之地遷移大量民眾,有了這些兇悍的夏國民眾,從此王澤再也不用擔心這塊土地以後再次被人搶走!
原以為自己時間還多,可以慢慢的攻掠高句麗,可是不想中原的局勢終究因為自己的參與,已經變得跟歷史不一樣,宇文邕率領的北周雖然沒有比歷史上更強大,但是北齊卻更加弱下去。
周武帝宇文邕在得知高瑋先後殺死斛律協、高長恭這兩名支撐北齊的棟樑後,實在是大喜過望,自己多少次想要做卻無法不到的事情,竟然就被高瑋這樣痛痛快快的完成了。
如果有可能,宇文邕真想給高瑋送上一面錦旗表演一下,不過高瑋表揚不成,宇文邕還是可以表揚一下在裡面出了不少力的韋孝寬,畢竟韋孝寬在這裡面的功勞也不小。
至此宇文邕正式開始準備自己消滅北齊的計劃,不過他還需要時間來籌集軍糧、調集士兵,不管怎麼說原來強大無比的北齊都正在進入末日進行時。
從殺死宇文護及其子孫黨羽後,宇文邕親自掌權的這些年來,隨著周武帝宇文邕‘求兵於僧眾之間,取地於廟塔之下’的策略不斷實施,接連下令廢除北周境內的佛教和道教,不僅搗毀佛像,焚燒佛經,拆除寺廟,還責令浮屠僧眾、道士並令還俗。
一時間北周境內上百萬僧侶、道士及依附於寺院、道觀的人口,由此成為承擔賦役的國家編戶,北周境內的編戶齊民一口氣猛增一百多萬人,而且這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壯年勞動力。
要知道,當時整個北周境內全國才只有九百餘萬人口,剔除老弱婦孺後頂多也就是三四百萬的勞動力。
經過滅佛後北周不僅得到了大量用來鑄造佛像的銅、鐵等貴重戰略物質,還一口氣增加了將近三成以上的青壯勞動力,收到了‘民役稍稀,租調年增,兵師日盛’的效果。
雖然宇文邕的改革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特別是一些大貴族與佛道二教更是對他憤恨非常,但是宇文邕這時年輕力壯,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反而是北周隨著政治穩定,國力迅速增強。
當週武帝立志消滅內部政治鬥爭頻繁的北齊時,已經被提拔成柱國大將軍、勳州(治今山西稷山西南)刺史韋孝寬又上奏陳滅齊三策,主張趁北齊喪亂之機,聯合南陳,兵分數道,一舉加以平定。
就在去年(夏曆十七年七月,周武帝宇文邕出動十八萬大軍伐齊,以北齊洛陽城(今河南洛陽東)為主要進攻目標,沿黃河兩岸,水陸數道並進。
宇文邕親自率大軍六萬進攻河陰(今黃河孟津東)、洛陽,命大將楊堅(楊忠子)、薛迥率舟師(水軍)三萬,自渭水入黃河順流而下,北周齊王宇文憲率兵二萬直趨黎陽(今河南浚縣),這十一萬大軍是北周的主攻部隊。
在同時,宇文邕又命李穆率兵三萬鎮守河陽(今河南孟縣)道,侯莫陳芮率兵二萬鎮守太行道(在河陽北),於冀率兵二萬出陳、汝(今河南淮陽汝水間地區)一帶,以牽制和阻擊北齊各路援軍。
八月,北周各路大軍攻入齊境。
周武帝宇文邕親自率領的大軍攻下河陰大城(外城),再攻子城(內城),但是卻因為遭到守軍的強烈反擊未能攻克。
齊王宇文憲軍攻克武濟(今河南孟津)後,進而圍攻洛口(洛水入黃河之口,今河南鞏縣東北),攻下洛口東西兩城,並且燒燬浮橋以斷絕兩岸齊軍的往來交通,給北周大軍一劑強心劑。
而宇文邕指揮進攻的河陽三城(當時河橋南、北及黃河河中洲上各築一城,稱河陽三城,為洛陽外圍戍守要地,河橋在今河南孟縣西南、孟津東北黃河上),順利攻克河陽南城後,卻在進圍河陽中城時遭到挫敗未能攻克。
宇文邕見狀便準備繞過河陽中城,轉而繞過河陽直接進攻洛陽城,結果這回因為據守洛陽城的大將是獨孤永業,獨孤永業雖然在進攻王勇時遭到很大的失敗,不過這河洛地區畢竟是他的主場,因此宇文邕也未能攻克洛陽。
幸好與此同時,周軍宇文憲、李穆、於翼各部進展順利,先後攻克北齊三十餘城,這給接連失敗的周武帝宇文邕帶來一些安慰。千千吧
等到九月底,北齊右丞高阿那肱親自率大軍自晉陽(今山西太原)來支援洛陽,北周依然未能攻下河陽、洛陽這幾座最重要的城池,這時,周武帝也正好身患疾病,於是周軍無奈之下只得放棄之前所有已經攻下的城池撤軍西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