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難得的陪練(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淵當初在楊堅全力攻打夏國的同時就上表勸諫不要忽略吐蕃的威脅,為此他還專門請求去隴右任職,先後擔任了漢陽郡、天水郡、隴西郡等地的郡守一職,在任內很得當地百姓好評。
雖然李淵目前僅僅是隴西郡太守,但是在失去西平郡等吐谷渾四郡後,臨洮郡和金城郡就是隋帝國對外的第一道防線,而富庶的隴西郡則是臨洮郡和金城郡兩地最有利的後援。
如果金城郡和臨洮郡都沒有太多的耕地,糧食根本不夠供養當地的數十萬隋軍,如果沒有隴西郡的糧食物資,臨洮和金城兩地也不會成為最穩固的前線,另外隴西也是進攻關中的跳板,因此隴西郡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李淵作為當初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的孫子,與關隴鮮卑軍事貴族集團關係匪淺,而且李淵的母親是楊廣母親獨孤氏的親妹妹,因此楊堅與楊廣都很信任這個能力出眾相貌和善親戚。
楊廣任命李淵為河東行軍副總管後,從關中之地再次徵募府兵、青壯,加上駐守關中長安的一部分隋軍,組建起一支十五萬人的軍隊,從風陵渡迅速北上前去支援王仁恭。
夏國似乎早就知道了楊廣的每一條命令,就在李淵剛剛渡過黃河北上的時候,夏軍就對包圍圈中的王仁恭所部發起猛攻,當李淵率軍緊趕慢趕到達太原郡的時候王仁恭所部已經全部覆沒。
於是結下來李淵名正言順的成為河東行軍大總管,接管了太原郡的防務,而夏軍接下來也沒有繼續南下攻打太原郡,於是隋夏雙方都將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到了上谷郡,那裡於仲文已經在跟夏軍全面交戰了。
因為夏國在遼東之戰結束後,也逐步的復原了大批的軍隊,在涿郡、上谷郡一帶與隋軍作戰的夏軍只有五十萬人,所以雙方之間的戰爭進展的並不快速。
當然了這也跟夏國在很大程度上拿著隋軍當陪練有關係。
夏國如今已經成為了全世界最強大的帝國,在王澤稱帝后的五年時間裡居然都沒有發生什麼大戰,這對於夏國軍隊來說非常不妙,畢竟軍隊只有在鐵與火之中才能成長成為真正的軍隊。
看似目前夏軍依然威名赫赫,沒有任何敵人敢對陣夏軍,但那是因為夏軍目前還有大量的老兵和基層軍官都是連續數十年的戰鬥中一步步殺出來的,他們才是真正的夏軍骨幹。
隨著日後老兵退役,大量沒有經歷過大戰的新兵不斷進入軍隊,哪怕夏國絲毫沒有放鬆對軍隊的訓練,但是時間長久沒有經過戰爭,軍隊的戰鬥力就必然會下降,只有透過不斷的戰爭才能保證軍隊的戰鬥力依然強大。
這也是目前夏國為何不願迅速擊敗隋軍的原因之一,畢竟這麼好的陪練還是太難找了,哪怕是吐蕃人能夠跟夏軍在西平郡和河西走廊打的如膠似漆,也是因為夏國打著陪練的主意。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夏國希望不斷的在低海拔地區不斷消耗吐蕃的有生力量,吐蕃畢竟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國家,根據情報推算整個吐蕃的人口絕對不會超過二百萬人。
這還是在計算了其吞併吐谷渾之後吐蕃的全部人口,也就意味著吐蕃最多擁有五十萬青壯,因此吐蕃的青壯男子消耗一個,他的力量就會降低一分,目前吐蕃已經算得上拼命,而夏國還是遊刃有餘。
其實吐蕃贊普囊日論贊也能猜出來夏國的這個打算,但是他卻沒有任何的辦法,畢竟吐蕃人剛剛強大起來,積澱的底蘊還不夠。
吐蕃人現在是一窮二白,除了一條爛命啥都沒有了,所以哪怕他看著一條條英勇的吐蕃勇士死在戰場上,也只能硬著心思去堅持與夏國人作戰,他堵得就是夏軍不能長期在高原上作戰。
除了堅持跟夏軍作戰外,囊日論贊還打著與隋帝國和親的主意,隋帝國擁有的財力還有強大的技術都讓他垂涎若渴。
如果能夠藉著跟隋帝國和親的機會獲得大量的工匠和軍事技術,那麼吐蕃的國力就會得到一個極大的跳躍,目前幫助夏國牽制住自己的羊同、象雄、東羌女國都根本不是問題。
在原本歷史上囊日論贊死前就遺憾的對松贊干布說,自己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與中國和親,這樣吐蕃才能成為最強大的帝國。
事實也證明了囊日論贊的分析,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前吐蕃雖然能夠威脅到唐朝,但也只是高原上眾多國家中的一個。
而透過迎娶文成公主獲得大量工匠技術後,吐蕃不僅迅速攻滅了高原上的其他國家,還一躍成為能夠擊敗唐朝的超級強國。
很快囊日論贊再次派出使節,向隋煬帝楊廣請求迎娶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