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澤正忙的腳不沾地到處找鐵礦的時候,統們江入海口附近的戰局依然是保持著寧靜的僵持局面。

統們江下游大片平原周圍是綿延的群山,就在北岸平原附近有一處非常隱蔽的山坳,這處山坳四周都是高聳的山丘,加上山上及周圍大片綿延的原始叢林,因此很難被外人發現。

山坳面積不小,是一大片足足長四五里,寬三里多的山間小盆地,若是和平時期定然是一個雞犬相聞,極少受人打攪的桃花源。

山間小盆地最裡面有一條源於一口溫泉的溪流,滾燙而又清澈的溪水散發嫋嫋的水汽,在山間流淌中逐漸變涼,匯聚在山坳裡的一個水潭後又流出去,最終流出山坳匯入到附近的統們江裡。

可以說這裡是一個天然用來隱藏軍隊的風水寶地,既有平坦的土地安扎營寨,還有足夠的溪水保證大軍人馬的引用時安全,而且這片山坳是如此大,哪怕裡面藏上五六萬大軍都沒有問題。

大概是因為山坳一圈都是高山,而且山坳裡又有溫泉存在的緣故,因此這山坳裡的氣溫要比山坳外面高出個兩三度,也讓在山坳裡隱藏的高句麗士兵覺得好過許多,沒辦法,這裡的冬天實在太冷了。

此時這個山坳內實實在在的被數萬大軍塞滿,除了山坳出口附近有幾名放哨計程車兵不時在走動外,整座大營裡面竟然靜悄悄的沒有一點動靜,光是憑著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高句麗大軍的精銳程度。

由於沒有風吹拂的原因,就連中軍大帳旁邊高聳的旗杆上,寫著‘乙支’兩個篆體大字的大旗都放佛被寒冷的空氣凝固了起來,有氣無力的低垂著,沒有發出一點點的聲響。

原來這支軍隊正是前來支援高文的高句麗援軍,數量足足有四萬多人,全部是高句麗國內最為精銳的部隊,而他們的主帥便是高句麗國王高陽成最為信任的統兵大將之一的乙支惠。

這一次乙支惠率軍來到這裡,除了要奉高陽成的命令幫助高文奪取夏國設立在東北方的鎮海城之外,還有以大軍震懾以高句麗東部耨薩、大對盧淵大祚為首的一部分心懷不滿的舊貴族的意思。

淵大祚是高句麗五部之一的順奴部出身,他和他的父親都是高句麗的東部耨撒和大對盧,在過去的時候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不僅在東部耨薩這裡擁有相對獨立的選官權和司法權,還有獨立的兵權,簡直就是一個獨立王國。

不過因為百十年來高句麗歷代國王不斷的削減大對盧和五部耨撒大人等舊貴族手裡的各項權力,所以這些舊貴族心裡很是有些怨言,這些年也與高句麗王室越來越貌合神離。

而這些人中,尤其以東部耨薩淵大祚手中掌握的實力最強,所擁有的威望也最高,因此這一次高陽成藉著乙支惠率軍協助高文的機會,準備壓迫淵大祚在一些事情上對自己讓步。

說起淵大祚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位仁兄是怎麼回事,可是他有一個長子叫做淵蓋蘇文,卻是大家都應該比較熟悉的。

淵蓋蘇文又叫淵蓋金,是後來高句麗一個非常強大的軍事獨裁者,在中國的許多評書裡面,比如隋唐英雄傳裡面經常以泉蓋蘇文的名字出現,將一個個內戰中神勇無比的隋唐名將打的聞風喪膽。

不過淵蓋蘇文被改為泉蓋蘇文那是因為要避諱唐高祖李淵的名諱,不得不吐槽一下,幸好唐朝也就三百年不到就完了,不然這樣避諱下去不知道大家還能不能說話、寫字。

好吧,言歸正傳,對於淵蓋蘇文這麼一個超級牛人的事蹟想必大家也都聽的耳朵磨出繭子來,也不再多說,相對而言淵大祚能有一個這麼巨牛的兒子,他本人的能力也差不到那裡去。

可是這時是淵氏畢竟還不最強大的時候,面對著高陽成派來的高文和乙支惠兩支大軍的威脅,淵大祚很是明智的低頭認錯,讓高陽成很是滿意淵大祚的識相,可是卻不知道淵氏心裡更加痛恨高句麗王室。

乙支惠雖然不知道淵大祚怎麼想了,但是他依然可以感受得到淵大祚內心的憤恨和不滿,不過他依然什麼也沒有說,反正他已經達到了高陽成的要求,而且高句麗王室對付淵大祚也沒有絕對的實力。

若是真的將淵氏逼反,雙方一場大戰,哪怕己方的勝率很大,可是接下來也沒有對付夏國的實力了,還不如暫時維持現狀,等到王室逐漸的擴張實力,擁有壓倒性的力量後再來對付這些耨薩、對盧、行臺等舊貴族。大夏中文網

對於乙支惠來說,壓制淵大祚低頭只是一個應付高陽成的事情,他也不願意跟在高句麗國內依然有強大影響力的舊貴族集團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