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何亮的收穫(第2/2頁)
章節報錯
豈止是南洋有象牙犀牛角,就連這時候的嶺南都有不少犀牛生存,廣南西部也有不少的大象存在,所以象牙犀牛角這時雖然價格也比較高,但是和後世比起來並不是多麼珍貴的玩意,在嶺南的時候這些犀牛角還不如王澤往那裡賣的一把百鍊刀值錢呢。
何亮細細述說后王澤才知道,原來何亮並沒有去泥婆羅,而是去的錫蘭(斯里蘭卡),自從秦漢時期錫蘭就已經大規模的信封浮屠教,再加上從南朝的劉宋開始就不斷有錫蘭高僧和南朝僧人往來交流,因此錫蘭往往被當時南朝人稱呼為佛廷。
另外因為錫蘭地處西洋中間聯通東西海路和北面天竺的重要商業節點,每年都有大量的商船航行往來於此進行貿易,因此錫蘭的富裕程度是外人難以想象的。
從漢朝漢武帝時期就有通往錫蘭的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南北朝時期南朝更是每年都和錫蘭有許多貿易往來,何亮隨著南陳商船到達錫蘭倒也不怎麼意外,只是何亮到底帶回來了什麼可是猜不出來了。
見王澤猜不出自己帶回來什麼東西,何亮也不再賣關子,他讓人從一邊的箱子裡又拿出一個小盒子開啟後遞到王澤面前,王澤好奇的伸頭一看裡面竟然是一些種子!
‘切,還以為是什麼好玩意呢,種子有什麼稀罕的!’王澤心裡有些不在意,他對何亮說:“我還以為是什麼玩意呢,大兄你拿這些種子有什麼好神秘的!”
見王澤不在意這些東西,何亮連忙道:“小郎君你不知道,這些種子可是隨船隊的農學教授張武特意囑咐我帶回來的,你看這些是亞麻種子,聽說夷洲的氣候也是可以種植的,這玩意編制的纜繩被海水浸泡後是不容易腐爛的!很有用!”
然後何亮收起亞麻種子又拿出另一盒種子對王澤說:“這是油棕樹的種子,這玩意生產的棕油用處也大得很呢!對了還有一種種子非常重要!”
說著何亮拿出這一個長寬約二十公分的木盒子開啟,王澤一看頓時吃驚道:“棉花?這是棉花的種子!”以前王澤穿越前也沒少幹農活,對於後世這種常見的棉花種子還是認識的。
見王澤認出這種種子,何亮也是吃驚道:“咱們這裡以前是沒有這些玩意的呀,小郎君怎麼知道這是棉花的種子?”王澤當然是打著哈欠說是以前在神仙師父那裡知道的,這個藉口百試百靈何亮果然就信了。
何亮一開始去到錫蘭的時候也沒注意到這些,只顧著買賣當地的珍貴貨物了,還是隨船隊的農學教授張武見到島上有一種厚實的布料出售,於是他覺得這種布料非常適合天氣比較涼的秦津、長州等地,當即採購了一些。
而後張武更是憑著農學專家的嗅覺發現了這種植物的珍貴,雖然王澤如今大力推廣羊毛紡織業,但是用來滿足以後的需求還是差了些,另外長州冬日裡的夜晚你蓋著一副羊皮被子也不方便換洗。
而如果用這種棉花紡出來的布料和棉絮做成鋪蓋,那可就舒服多了,而且比起羊皮被子透氣性好,蓋起來也更舒服。
可是錫蘭島上還真沒有棉花種子賣,後來張武無奈之下找到了何亮,在知道了棉花的重要性後何亮花大價錢才從一名天竺商人那裡得到了這一點棉花的種子。
雖然何亮對於自己花了大價錢才買到這麼一點種子很心痛,可是王澤卻覺得很值,更何況印度長絨棉那是很好的優良品種,比起海南短絨棉可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只是現在這些種子還不能就這麼種下去,還需要透過進一步的馴化培育以便讓他們適應東海各地的氣候,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
不用說,棉花進一步培育本土化的任務就交到了燕老大的手裡,當然具體負責的還是張武,畢竟發現這些棉花還是人家張武的功勞。
“大兄,你這是要幹什麼?”等船上貴重的東西解除安裝的差不多的時候,何亮又讓人將船隻最底層的艙板開啟了,那裡是不放貨物而是用來放壓艙石的空間。
見王澤問自己,何亮呵呵笑道:“從錫蘭和南洋回來的時候看那裡的木頭挺不錯的,就乾脆弄了些比較結實的木材替代壓艙石了!幸好這些木頭還是挺沉的一路上船隻也比較平穩!”
當第一根原木被龍門吊費力的從船上吊下來時,王澤仔細一看竟然是紫檀木,雖然不怎麼專業,但是紫檀樹的一些特徵他還是認識的。
以前王澤聽說明朝的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為了增加船隊的利潤,都是用南洋的紫檀木來代替壓艙石,結果將整個南洋群島的紫檀木採伐殆盡,連印度的檀木都差點給掃蕩一空,想不到今天何亮也幹了一遍這些事。
王澤目瞪口呆的看著碼頭上逐漸堆積起來足足有小山一般的木材堆,眼前這一堆紫檀木原木大都是手臂以上的粗,最粗的幾根甚至有一人合抱大小,光是將南洋的這些紫檀木找過來也費了不小的力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