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名不副實的李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十二、篡他的是他的表弟李淵,李淵起義的口號是為楊廣復仇,而非討伐他。
十三、留下了大運河,溝通南北,對全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是無可估量
後世前年間對他的評價:千古暴君
再看看真實歷史上李世民做的事情:
一、奪嫡
二、幽禁唐高祖李淵至死(這個任何史書都有記載無從辯駁)
三、殺元吉,並娶其妃妾,殺其子嗣,包括襁褓嬰兒。
四、出征吐蕃、吐谷渾、高昌、薛延陀等國。
五、被突厥尊為天可汗。
六、毀魏徵墓碑,賜劉洎自殺。(劉洎以忠直敢言聞名)
七、親征高麗,無功而還,再第三度出征籌備中身亡
八、宮中多用金玉裝飾,還大量挑選民女入宮,荒淫而兼奢侈。
九、信方士之言欲盡誅武氏,而且也因為張亮名字合了讖緯,殺死張亮、籍沒其家。
十、自稱不通道教長生不死傳說,結果卻吃延年藥而死。
十一、死後兒子繼位為高宗,不久被篡,亡國(武則天的“大周”
十二、被小老婆之一武媚所篡
十三、留下了一本把自己打扮成聖君的《貞觀治要》
後世人對李二的評價:千古明君
不管史書怎麼給李世民塗脂抹粉,李唐做下的眾多事情始終是不可能被抹殺的,被扭曲的史書也終究會被人翻出來指正。
不過不管楊二也好,李二也罷,如今都是浮雲已經不再被王澤看在眼睛裡,憑著如今夏國依然在飛速增加的實力,不要說隋帝國內的各大勢力,哪怕是當初楊堅在為時隋帝國最強大的時候,也不被王澤懼怕了。
在楊廣死去訊息傳來後不久,又一個訊息讓王澤暴怒不已,原因當然就是因為李淵勾結吐蕃攻打關中、長安等地的原因,勾結外族屠戮漢民向來都是被王澤所痛恨的。
這時企圖爭奪關中之地的宇文化及已經敗亡,於是大怒的王澤命令夏軍對李軌所部進行大規模的支援。
李軌距離長城外的朔方郡並不遠,因此這支原本已經被斷絕了一切後勤輜重的大軍在奪取雕陰、延安兩郡後重新獲得了大量的物資支援。
重新獲得大量物資、兵器援助的李軌很快就穩定了已經有些混亂的軍心,將士氣再次提升起來,甚至還憑藉著士兵們對李唐的痛恨,將李淵擊敗數次,於是雙方便以安定、北地兩郡為界對峙。
率領吐蕃大軍協助唐軍攻打關中的吐蕃將領欽陵日弄這時見自己數萬大軍掠奪的物資已經足夠多,光是金銀就有上百車,其他錦帛居然有數千車,直接將整個長安的錦帛都搬空了。
有了這麼多財物又看到北方強大的夏國居然開始插手關中的局勢,於是不想再出意外的他便向李淵提出了返程的要求,這下帶回去的財物不可勝數,連掠奪的女子、青壯都有二十多萬人。
面對著有了夏國支援的李軌,一時難以擊敗對手的李淵雖然不想吐蕃大軍撤退,不過看到原本富庶的關中之地已經被吐蕃人毀壞的不成樣子,加上連日來吐蕃人不斷跟李唐軍隊發生衝突,也只好同意吐蕃人的離開。
只是在看到吐蕃離開時帶走的那龐大的財富和二十多萬人口,李淵心裡都在滴血。
並不是李淵為關中百姓的悲慘遭遇感到同情,而是因為關中民眾自古以來就是軍隊的最好人選,之前攻打夏國就損失慘重,這時又有這麼多人被吐蕃掠走,那麼關中之地已經被傷到了元氣。
既然一時間無法擊敗李軌佔領整個關中,向東有王世充佔據的潼關天險,向西便是夏國佔據的河西走廊,那麼李唐接下來就只有向南翻越崇山峻嶺往巴蜀地區發展。
於是在李淵一面率軍跟李軌、王世充對峙戰鬥的同時,以自己的次子李世民率軍五萬從子午谷南下進入安康,而在攻打關中之地時功勞卓著的平陽公主也率軍五萬從天水南下攻打漢中等地。
這時的巴蜀雖然混亂,不過因為因為沒有什麼大勢力,因此在當地的關隴鮮卑軍事貴族集團的協助下紛紛歸附,這樣一來李淵的佔領範圍迅速擴大了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