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再次分封(第2/2頁)
章節報錯
中國曆代帝王中,只有包括劉秀在內少數幾個沒有做下殺戮功臣的行為,其他絕大多數都喜歡兔死狗烹,將為自己付出許多的功臣全部殺死,以此來為後面的子孫掌權鋪墊道路。
但是王澤卻不願意這樣,他也不需要這樣做,在比其他人多了一千多年的見識後,他有太多的方法來上一個兩全其美的結果,分封只是其中一種方式,因為分封諸侯只是針對武將,對於文官的未來王澤還在構思。
在夏國立國三十二年後,眾多統兵將領也在一次次大戰中漸漸老去,為了給這些浴血奮戰的老將軍們一個好的未來,也為了給新的將領增加上位的機會,王澤在與王勇深思熟慮後,宣佈這一次將分封二十個以上的諸侯國。
訊息傳開後整個夏國都震驚了!
按照王澤最開始的設想,他甚至準備將整個夏國已經四十歲以上的將領全部分封出去,這樣至少要分封四五十個侯國、伯國,不過這個想法第一時間就被王勇老爺子制止。
開玩笑!四十歲以上的將領雖然在武藝上開始走下坡路,可是不管是作戰指揮水平,還是各種臨陣經驗都不是新參軍的軍官可以比擬的,一旦這些將領全部離開軍隊,那麼夏軍的作戰能力至少要削減三成以上。
別看夏軍目前似乎戰無不勝,好像主要功勞都是火藥武器以及各種先進的作戰兵器,可是王勇卻明白軍隊的靈魂不是武器,而是使用武器的人,三軍易得一將難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王勇一番講述後,王澤終於明白了自己有時候想的還是不夠周全,光想著給這些將領一個未來,卻忽略了夏國目前還必須保證強大的戰鬥力,以免在與隋軍、突厥的戰鬥中失敗。
想想後世蘇俄大清洗後,幾乎所有經驗豐富的老將軍被清洗掉,新上位的指揮官一個個政治工作做得好,一說到打仗兩眼一抹黑,發兵近百萬去攻打芬蘭小國,居然損兵折將數十萬。
這也就算了,等到人家元首轉過身來時,似乎強大無比的蘇俄三拳兩腳就被打的翻倒在地,最後不得不將大量原本要處死的指揮官重新拉出來,這才逐步的扭轉了頹勢。
想到這裡王澤真的是萬分感激老爹的提醒,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說的不錯。
於是他在跟父親王勇商議了數日後,決定先分封一半將領成為諸侯。
因為第一批十個侯國的特殊性,第二批侯國的封國肯定趕不上第一批十大侯國的封土面積,這一批侯國只有方圓百里的領土範圍,日後發展的如何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至於那些這一次沒有趕上分封的將領也不是不夠格,而是夏國現在還離不開他們,因此至少還要等到幾年以後才行,不過作為補償以後分封的第三批諸侯將會受到比較多的優惠照顧。
按理說分封為諸侯的將領一聽到自己要成為一國之主,肯定是癲喜若狂,可是王澤卻沒有想到還真的有人不願意去當諸侯,尤其是以羅歡和褚宏航兩人更是如此。
一開始王澤還很奇怪,覺得這麼兩名武藝高超的將領不願意離開肯定是不捨得自己,他還特意將兩人召來談心,誰知道這兩個傢伙三兩句就被套出來心裡話,居然是不捨得夏國的安樂窩。
兩人雖然都是武藝高強的大將,可是在指揮作戰方面都不是特別擅長的那種,如今跟著王澤混還好說,要是讓他們自己去操持恐怕用不了幾年就會破產掉,還不如留在夏國好好過日子。
王澤心裡尷尬的同時也終於明白,被分封為諸侯去數萬裡外的海外蠻荒之地開創自己的基業,有人可能會歡喜不已,但也有人不願意去這樣做,畢竟人和人都是不一樣的。
如今的夏國已經被建設的繁花似錦,哪怕是歷來號稱富庶的中原,當地的豪強士族生活,都不一定趕得上如今夏國一般民眾的生活條件,因此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離開夏國的。
在得知這以情況後,王澤又開始對夏國的將領做調查,看看有多少人願意留下,有多少人願意就國,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也沒有太多的其他隱藏意義在裡面。
很快整個夏國都陷入到了一種類似於狂熱的狀態中去,隨著王澤分封令的下達,向來機敏的夏國商人們似乎又看到了可以投資的物件。
早在近千年的戰國時期,呂不韋的父親就告訴他時間最富莫過於某國,這些商人雖然不可能謀奪諸侯國的權力,但是早早的贊助一些可以成為諸侯的將領,然後在這個諸侯國建立自己的分支家族,也是很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