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城,這裡過去是王澤給小弟馮僕建造的高涼郡新城,在南陳滅亡後,這座城池也就被大隋改為高州的州治,而這座高州城也因為冼夫人以及馮氏家族居住於此,依然是高州的政治中心。

雖然隋帝國與夏國徹底翻臉後,因為夏國與隋朝之間的戰爭,隋帝國其他地方的商船已經很難再繼續到達真臘國以西的西洋各國進行貿易,甚至北方一些港口的船隻連夷洲海峽都過不去。

不過在嶺南的交、廣兩州卻不在這一行列,因為馮僕、冼夫人與王澤的友誼,夏國商人往來於此的很多,連隋帝國內部的都有很多商人在嶺南各港口建立自己的商號。

如此一來嶺南憑藉著與夏國和西洋各國的的海貿,變得更加繁榮起來,隨著時間和經濟的發展,在海貿的刺激下,嶺南兩州已經變得越來越富庶。

到如今,原本僅有不到十萬人的高州新城,居然已經成為了人口二十多萬的大城,如果加上高涼郡舊城,以及高州港的人口,這裡居然比嶺南的政治中心南海郡的人口還要多一些。

城中曾經譚木匠兩位高徒親自出馬為馮僕、冼夫人設計的府邸,經過數十年的洗禮雖然已經顯得有些陳舊,有些地方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大量的變更,不過卻更顯得有了歷史的沉澱感。

府邸前巷子外大街上人來人往,不時會有外地的商人路過時好奇而又敬畏的看一樣這座府邸。

如今的冼氏可是比歷史同期要強大的多,在生養休息二十多年後,冼夫人麾下不僅擁有多達二十多萬的俚人部眾,甚至還有二十餘萬的漢人部曲,光是冼夫人麾下的部曲就有近五十萬人。

得益於冼氏與嶺南其他俚人部族的良好關係,只要冼夫人一聲令下一月之內便可以建立一支十餘萬人的大軍,哪怕只要十天動員出來五萬軍隊也不在話下,光是冼夫人親自率領的鹿願軍便有至少五千精銳。

這些鹿願軍全都是從善於山地行走的俚人中選拔出來的最勇悍的戰士,然後又經歷了最艱苦的訓練,再給他們配置上最精良的鎧甲、兵器,算得上冼夫人手裡的常備兵中的精銳。

可以說這五千鹿願軍士兵,足可以抵得上隋帝國一般州郡軍隊的兩三萬人。

冼夫人不僅對待嶺南百姓極好,手裡又有相應的兵馬威懾,兩者結合起來居然在嶺南比韋洸的威望還要高出很多,這座掛著馮府匾牌的府邸是很多嶺南民眾心中敬仰的聖地。

由此看來,做人光是當好人是不長命的,只有在強大實力的基礎上做好人,那才叫好人,沒有實力去當好人只能是被人當做肥羊來宰殺。

“嗒嗒嗒”

隨著一陣清脆的馬蹄聲,一名金冠錦袍的英俊青年騎著一匹俊逸的戰馬小跑過來,身後還跟隨著百十名親衛,也都是騎著上好的北地良馬,身上穿的則是從夏國購買來的上好皮甲。

“三公子回來了!”

隨著一聲大喊,看到英俊青年到來,馮府門前的侍衛們一陣慌亂,有人上前迎接,也有人慌忙進去稟報,當然也少不了有專職的馬伕趕緊將自己公子心愛的戰馬牽到馬廄飼養。

“公子這一路真是太辛苦了!”

英俊青年帶來的大部分親衛都停在外面,只有兩名貼身親衛一路跟隨,府門前值班的侍衛統領則是忙不迭的上前拍一下馬屁,只可惜英俊青年急著往裡走沒有理睬。

原來這名青年正是冼夫人的第三個孫子馮盎,在夏季與嶺南大總管韋洸聯合去清剿鬱林郡的生寮部落後,一直到現在才回到家中,雖然他從十五歲就開始率軍征戰,可是到如今馮盎依然只是一個未滿二十歲的青年。

出門征戰這幾個月,他還真的挺想念家中年邁的祖母,要不是之前因為韋洸強拉著自己去了一趟南海郡做客,不然自己上個月就會到家了。

馮盎心裡想著昂首邁進二門,兩位貼身親衛立刻便停在門外值守,因為這裡再往裡走就已經是內宅,平日只有非常親近的親眷才會進來,因此這兩名馮盎的貼身親衛是不能進去的。比比電子書

二門也是有一道大門,推開上等紅木打造的大門,馮盎剛一進去,頓時就有多名提前知道訊息的侍女迎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