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涿郡民眾不願意出來歡迎大隋軍隊的原因,還有一點就跟隋朝安排在白狼水(大淩河)流域的那些契丹人、奚人有關係。

過去數十、上百年的時間裡,每當北疆的柔然人、突厥人南下劫掠時,作為突厥人附庸的奚人、契丹人自然也會盡遣大軍跟隨入侵,哪怕這兩部的實力並不強大,但是單隻論對幽州作孽最深的就是他們。

夏國在攻滅這兩部,並將契丹和奚人的領地全部佔據後,幽州、涿郡就再也沒有面對過任何草原大軍的入侵,家家戶戶也不再像過去數十年一樣一到春秋時節就要嚴加提防。

而讓幽州百姓不滿的是,契丹、奚人在被夏國擊敗後,卻被自己的朝廷騰出來膏腴之地安置他們,這些契丹人、奚人不僅不用承擔賦稅,甚至朝廷還年年提供大量的糧草補給供養他們。

但是這些契丹人和奚人在歸附朝廷後,依然賊心不改,時常對幽州本地漢民有欺辱、擄掠之嫌,而官府為了倚重這些善於騎射的契丹人、奚人,反而對他們大肆偏袒。

於是他們與本地漢民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起來,也導致幽州的漢民更加討厭這些契丹人、奚人,這也說明奚人、契丹人遠遠不如在營州埋頭做人、低調發展的靺鞨人聰明。

突地稽在率領數萬族人歸附北周,等到隋朝時依然被楊堅任命為營州大總管,不過在營州他卻格外約束族人,這些年反而是靺鞨人與漢民的關係頗為融洽,基本沒有什麼矛盾。

而契丹人和奚人與漢民不斷激化的矛盾,讓過去深受這兩部劫掠的幽州漢民非常憤怒,偏偏朝廷做下的決定,小屁民們終究無法發表任何看法,此時他們也只能用自己無聲的行動,來抗議大隋朝廷的決定。

不管怎麼樣,楊爽終究率領大軍來到了,因為涿郡城池終究無法容納數十萬大軍,因此楊爽命人在距離城池五里外安營紮寨,自己則是率領親兵、大將入城休整數日。

楊爽率大軍來到涿郡後,涿郡城中最開心的就是那些跟大軍做買賣的大商人了,這些大商人都是那種背後有大官員作為背景支援的官商。

想想也能明白,而自古以來越是與官府關係密切的商人,就越容易透過發國難財大肆摟錢。

一般那些沒有背景的小商人面對著這種情況,早就躲得遠遠的,才不敢沾邊,官府說是市場價採買,可還可以利用拖壓款項、暗中回扣,等等多種手段,種種黑暗的事情多著呢,小商人可不敢跟這些官府的買賣有太多交集。

當三十萬隋軍雲集涿郡之後,大量的物資順著道路、河流不斷的向涿郡運輸而來,因為隋帝國內部的道路很差,要供養一名前線計程車兵,就必須動員幾乎同樣人數的民夫。

因此士兵、戰馬的糧草,民夫一路上運送物資時的消耗,對隋帝國的後勤是一個很強大的考驗。

在原來歷史上,隋軍進攻高句麗時的軍隊幾乎是一百萬,光是供應大軍的民夫就有一百多萬人,這一次隋帝國的軍隊雖然只有三十萬人,後方運送糧草輜重的民夫也有二三十萬人。

這麼多人一路上的消耗很大,而因為道路艱難損失在路上的物資糧食更不是一個小數目。

這時楊堅也注意到當初王勇在三齊修築的膠濟大道,寬達十丈的道路,哪怕經過這麼些年依然平整無比,不管是打仗時有利於軍隊、糧草的運輸,還是平時商民行走,都是極為便利。

經過一番考察後,楊堅也明白要統治如此強大的帝國,沒有一個良好的交通是不行的。

從秦朝開始任何一箇中央王朝統一後,都會對整個帝國的交通進行一番整理,哪怕是北齊如此荒淫的王朝,在高洋、高演時期依然建設了大量的官道。

因此在楊堅的命令下,隋帝國最先修築起一道從長安經潼關往洛陽而去的道路,準備在獲得一些經驗後再大量修築其他州郡的道路。

可是楊堅終究不明白王澤利用修築道路刺激經濟的做法,他依然是使用的攤派徭役的做法。

地方上的官員、衙役們聽風就是雨的本領可不是蓋的,於是他們便迅速找到新的發財點子,不斷地用攤派徭役從百姓手裡敲詐大量錢糧,更多的百姓因為無錢,不得不賣兒賣女。

還有一些百姓因為不堪壓迫,憤而殺官造反,於是各地山賊數量迅速增多,大隋南北各地剛剛過了沒幾年好日子的百姓又一次開始了陷入悲慘的日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