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在見到書信及這幾樣物件後,頓時淚流滿面,她這才確信曾經強大一時的陳朝已經滅亡,不過冼夫人知道既然隋帝國已經一統天下,自己也必須鼎力支援隋朝的統一。

於是她便派孫子馮盎率軍迎韋洸入嶺南,嶺南各地豪強原本雖然不怎麼支援徐璒,但是也對隋軍抱有一定的戒備心理,等他們知道冼夫人的決定後聞風歸附,甚至徐璒麾下的軍士逃散一塊,從此嶺南地區全部歸隋朝管轄。

但嶺南距離隋朝實在太遠了,不要說更加遙遠的交州,哪怕是廣州也不是隋朝目前可以管理的,因此隋軍對嶺南的統治比南陳還要無力。

韋洸剛剛率軍進入嶺南不久,馮盎也率軍回到了高州,這時番禺人王仲宣突然謀反企圖自立,嶺南許多俚人首領,地方豪強也紛紛響應,畢竟一個外人還是不如自己人來的貼心。

叛軍不僅將韋洸圍困在嶺南首府南海郡城,甚至還派兵去進攻嶺南以北的衡山,企圖徹底斷絕中原和嶺南的陸上交通,一時間剛剛平和下來的嶺南又一次要面臨戰火的考驗。

面對著這樣的情況,一心支援中央政府的冼夫人知道,自己決不能猶豫,自己雖然是嶺南最大的勢力,隋帝國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維持這裡的安定,但是隋朝對自己的猜忌也不是沒有。

別看自己如今實力強大,擁有數十萬民眾,數萬名將士,但是隻要隋朝下定決心,那就絕對不是自己可以抗拒的,因此冼夫人接到訊息後毫不猶豫的派遣自己長孫馮暄領兵去救援韋洸。

可是冼夫人卻沒有料到自己的長孫很不懂事,馮暄因為與叛軍中的將領陳佛智素來關係友善,在率軍出征後,他故意停留在距離戰場百里外,而不去及時解救南海郡城之圍。

訊息很快就被人傳到了冼夫人耳朵裡,她知道之後又氣又怒,派人將馮暄抓起來,雖然沒有對他太過懲處,但也是將其監禁起來,然後改派另一名孫子馮盎去討伐陳佛智。

馮盎也是馮僕的兒子,他出馬後果然不負冼夫人所望,不僅順利擊敗陳佛智並將其斬首,還再進兵至南海城,與冼夫人親自率領的鹿願軍會合,一同擊敗了作亂的王仲宣所部。

這一戰中,年已七十多歲的冼夫人還親自披甲上陣,她在消滅了王仲宣所部叛軍後,又繼續率領軍隊保護著隋文帝的使節裴矩,到處招撫嶺南各州,一路上鞍馬勞頓。

有了冼夫人的鼎力支援,蒼梧郡南越族首領陳坦、岡州馮岑翁、梁化鄧馬頭、藤州李光略、羅州龐靖等皆來參謁裴矩,表示了對隨朝的歸順,整個嶺南再次平定下來。

嶺南再次平定的訊息傳到大興城後,讓隋文帝楊堅對此大表讚賞,更對冼夫人一家的態度非常滿意,他不僅拜馮盎為高州刺史,還宣佈赦免馮暄,同時拜其為羅州刺史。

其實這兩州本來就是人家馮氏和冼氏的地盤,楊堅這樣的分封擺明了就是借花獻佛,不過古人講究的就是名正言順,得到了隋帝國的正式冊封,也讓冼夫人的勢力徹底穩固下來。

隋文帝楊堅還追贈冼夫人的丈夫馮寶為廣州總管、譙國公,冊封夫人為譙國夫人,將宋康邑再次授予馮僕的遺孀洗氏(冼夫人亡夫馮寶原為南梁宋康郡公,夫人本為南梁宋康郡夫人。隋代修改地方體制,不設宋康郡。

為了表彰冼夫人的行為,隋文帝還讓冼夫人開創幕府,可以自由任命長史及下屬官員,並且給予印章(有實權),可以調動南越諸俚獠各部及嶺南六州兵馬,若遇有機急,可便宜行事。

自此冼夫人終於徹底認可了隋朝的統治,不過她並沒有將王澤當初跟馮僕合夥開創的那些產業說出來,也沒有說出那些王澤佈置在這裡的產業,這些都讓王澤知道後心裡格外滿意。

其實冼夫人自己心裡也很矛盾,一方面她忠誠於中央政府,另一方面她又對當初王澤大力支援嶺南開發做出的東線非常感激。

如今的嶺南,不僅百姓安居樂業擁有數不清的良田,甚至還都住上了新型的住宅,生病了有大夫診治,哪怕是最普通的百姓每旬也至少有兩天是可以吃到肉食的。

而這一切的實現,都離不開當初王澤的支援,飲水不忘挖驚人,這讓冼夫人心裡極為矛盾的同時,最終還是打消了那些到了嘴邊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