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冼氏歸附(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然隋軍進入嶺南的大路被徐璒派兵堵死,但是山間的小路不知道有多少,很快隋朝信使就帶著陳後主陳叔寶的親筆書信來到了冼夫人這裡。
信使在進入嶺南後,頓時被這裡的場景驚呆了,這裡哪裡還是過去的荒蠻之地啊,哪怕如今沒有經歷戰火時的長江兩岸那些富庶州郡也趕不上這裡吧!
一路上大片的稻田鋪滿了他的整個視野,而且幾乎大片的作物都是幾千畝,甚至上萬畝都是一個種類,這些土地都是屬於一家種植園的,數百、上千名農戶依附在種植園下生存。
這也是嶺南的一個特色,不管是什麼人都在這裡抱團,不管你是俚人、寮人,還是新遷徙來的漢民,這也是過去因為生寮多次襲擊造成的後果,雖然如今生寮已經被圍剿的差不多,但這個習慣卻保留了下來。
沒有種植園的大片荒野上,也有牧民、頑童驅趕著大群的水牛在山野間覓食,這些水牛都是利用從山林裡抓捕的野牛訓化後的後代,不過在山林裡類似的野水牛依然很多。
在信使進入到冼夫人勢力最核心的高州(高涼郡),他在暗中四處走動了一圈後,更是大吃一驚。
原本他以為嶺南哪怕再怎麼開發,這麼二十來年也頂多是開墾的土地多了一些,其他方面依然會落後一些,但是在見識到高州新城後,他不這麼想了。
高州新城,這座當初王澤派人幫馮僕小弟修築的城池,如今已經擴建出當初的三四倍,足足有近二十萬人在這裡生活。
雖然這個數字在大興城,甚至建康城過百萬人口的規模襯托下不顯得如何驚人,但是在嶺南,比作為嶺南廣州州治的南海郡城已經要龐大太多,南海郡這時也才十萬人左右。
而且隋朝信使還驚訝的發現,高州新城南面的那一大片海港,其實也是一個新城,常年在那裡生活的往來客商、商人、水手等等足足有五六萬人,而高涼郡舊城也有四五萬人生活。
這樣高州新城與高涼郡舊城,以及高州港口三者形成了三城並立的局面,生活在三座城池和其周圍百里內的民眾,怎麼著也有近四十萬人,佔據了整個嶺南近兩成的人口。
到此時隋軍信使終於明白,為什麼南陳的降臣們為何都會那麼重視冼夫人,絲毫沒有往日那種輕視夷狄女子的態度,一提起冼夫人的名號,那些平時以正統自恃的南陳大臣就唏噓不已。
信使很快就亮明瞭身份,進城後他又一次被震驚了。
大興城建造時,可謂是開創了城池營造典型案例,很多隋朝臣民也是對此格外自豪,可是隋朝信使卻發現,眼前的高州城明顯已經建造完畢二十多年,不僅遠遠早於大興城,甚至高州新城設計規劃的比大興城還要更加完善。
大興城僅僅只是考慮到了城池、道路、宮殿、寺廟的規劃,而高州新城甚至還有大量的配套公園、運動場等各種設施,沿街都有大片的綠地公園,配合上嶺南的熱帶花卉植物,信使甚至還以為自己進入了一個超級大的花園中來。
直到這時隋朝信使終於明白,原來嶺南真的已經不是過去的嶺南了,嶺南的大開發不僅僅是開闢出大量的良田,這已經是整個文明的提升,這裡的文明程度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關中的隋朝。
所以信使在見到冼夫人之後格外恭敬,不僅僅是因為之前的所見所聞,更有對這個手握大權的老婦人的尊敬。
原本冼夫人在馮僕二十四歲時,已經將全部的權力交給馮僕,可是不料馮僕依然如歷史上一般中年病故,因此原本已經含飴弄孫的冼夫人,不得不再次扛起大旗來,已經她年老許多,卻顯得更加聰慧起來。
一開始得知隋朝信使到來後,還不知道北方戰局的冼夫人並不相信南陳已經滅亡,畢竟南陳大軍的實力在那裡擺著,隋軍雖然處於優勢哪怕真的能夠攻滅南陳,也絕對不會這麼快。
此前一直都忠於建康朝廷的冼夫人竟然不知道,南陳君臣都在玩什麼樣的花樣作死大賽,與其說是隋軍戰鬥力強,還不如說他們完全是自己把自己搞死的,真的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見冼夫人不相信自己的書信是真的,隋朝信使早有準備,他於是拿出一件物品,居然是冼夫人在攻克林邑國後,曾經獻給陳朝皇帝陳茜的扶南犀杖,另外信使還拿出陳後主的兵符給她親自驗證。久久書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