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來了個大忽悠(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澤跟曲六郎一邊走,一邊向他打探到底發生了何事。
待曲六郎講事情原原本本的講了一遍,王澤才明白原來是朱睿朱三叔帶領船隊從南朝趕回來了。
只是朱睿去時,大小船隻不到十艘,但是這次回來,光是兩千石的大型海船就有八艘,其他小型海船也有十二艘之多。
朱睿一回來就向王勇匆匆說了幾句,隨即曲六郎就被王勇派去叫王澤快來山寨議事堂。
“父親不是在家中等我,卻是叫我直接去議事堂?”王澤這下確定一定有重大事情了,不然王勇定不會在議事堂等他。
議事堂是王勇等人來到山寨後重新修築的一座大堂,剛開始使用不到兩個月,平時都是呂先生和王勇等人商議大事時候才在這裡的。
一進大堂內,只見王勇和一名陌生中年男子並列分坐上首席上,兩邊分別列坐兩撥人。
王勇下首是呂文、程衝、朱睿等人,另一側則是幾名商人打扮的男子,最後竟是一名身著道袍四十歲許的美髯道士。
“孩兒見過父親、諸位從父,”王澤不及多看連忙向眾長輩行禮,然後又對著另一側的眾人行禮,“王澤見過諸位先生!”
這時王勇旁邊那男子對著王勇微笑一下,說:“王兄,令公子果然聰慧過人,日後定然一鳴驚人。”
王澤這時才有時間打量這名男子,卻是與北齊的衣冠大為不同。
雖說北魏孝文帝強令鮮卑人衣漢服、說漢語,但是自從高歡掌權後卻是尊崇鮮卑人,故而形成了尚胡服的風氣。
眼前那男子頭戴峨冠,身上是寬袍大袖的正統漢服樣式,一看絲料就是南朝聞名的蜀錦,衣服也是手藝‘精’湛的裁縫縫製的。
王澤心想,既然是跟朱三叔回來的,又觀其做派只怕是南朝顯族,到不知此人來此作何!
心裡想到這裡,王澤面朝王勇詢問道:“不知父親著曲六兄尋孩兒來此何事?”
“澤兒,這位是南朝來的蕭先生,乃是你家三叔這段時間以來在南朝的朋友。”王勇笑著向王澤介紹身邊的中年男子,“蕭先生自你三叔那裡聽聞你種種奇事,故而特來此處探望。”
王澤轉頭面對蕭先生,疑‘惑’問道:“蕭先生,小子雖有些許聰明之舉,怕也勞動不得先生親自跑上一趟吧?”
蕭先生對王澤仍然是面‘色’和煦,微笑著說:“小郎君何須大驚小怪,我南朝乃是華夏正統,最重文事不過。且陛下英明神武,對神童極為重視,若是小郎君到我南朝,不需三十年必然可身居九卿之列。”
蕭先生這句話一下就把王勇程衝一幫人給驚住了:九卿之列,不到三十歲就可以當上,那豈不是三公有望?
王澤卻是直接無視這句話,衝蕭先生冷笑一下:“蕭先生莫非欺我年幼無知不成?適才之言,怕是蕭先生自己都不見得相信吧!”
蕭先生一聽王澤的話,一直和煦的笑容不見了,剛要說話卻被王勇打斷了。
王勇急忙衝王澤嚷道:“你這孩子,蕭先生一番好意,你卻如此無禮!還不快向蕭先生道歉賠禮!”
王澤搖搖頭,沒有理會王勇,繼續對蕭先生道:“蕭先生,我聞數月前南朝侯景之‘亂’已被貴朝大將陳霸先率軍平滅,貴朝陛下卻繼續留守江陵,而不赴京師之所在,只是封陳霸先、王僧辯鎮守京口、健康。”
說到這裡王澤看了蕭先生一眼,繼續說道:“侯景之‘亂’時,江東士族‘門’閥基本上被‘亂’軍一掃而空。只是江南(即長江南岸的湖南江西,後世的江南現在稱為江東)尚餘些許喬姓士族,不知道蕭先生闔家宗族是忠於貴朝陛下多一些呢,還是忠於他人呢?”
聽到王澤的話蕭先生面‘色’一變,口裡有點發苦的問王澤:“小郎君果然聰慧非常人,不知道小郎君如何看得出來?”
這時王勇等人也知道自己等人被忽悠了,朱睿恨不得扇自己兩巴掌,妄自己一向以為智謀過人,想不到卻是被長久以來的合作伙伴給騙過了。
程衝一臉不善的看著蕭先生一行人,看樣子要是蕭先生要是不給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只怕這海里的魚蝦要開葷了。
蕭先生走到席下,面對王勇等人深深一揖,開口道:“在下其實真名姓蕭,名敬,字望之,適才欺瞞了諸位,卻是抱歉,因為實在是情不得已。”
說到這裡又向朱睿道歉,畢竟是朱睿帶他們過來的。
“自我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以來,侯景勾結宗室作‘亂’,先帝慘遭橫禍,‘蒙’受奇冤,江東三吳故地,千里絕煙,人跡罕至,白骨成聚,猶如丘隴!”說到這裡蕭敬不由的面‘露’戚容。
原來南梁自從五年前侯景之‘亂’開始一直動‘蕩’不安。侯景原是北魏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南)戍兵,後因軍功逐漸升為鎮功曹史。
北魏末年六鎮起義時,侯景率部眾投靠契胡族酋長爾朱榮,參加鎮壓起義,因大破義軍、活捉葛榮之功被擢升為定州刺史。
北齊的奠基者高歡滅權臣爾朱榮後,侯景見風使舵又叛歸高歡。候景‘性’格狡詐多變,殘忍酷虐,但是對自己的部下卻非常好,掠得財寶全部賞賜將士,所以部下打仗皆賣死力,故而每戰多捷。
高歡死後,高澄因侯景對自己素來不敬,準備剝奪侯景軍權,結果侯景見勢不妙,背叛東魏,投靠西魏。
誰知道西魏也覺得侯景這個二五仔是個靠不住的傢伙,也要求侯景解除兵權才行,最後侯景掉頭向南梁下了降書。
本來吧,北魏分裂後,從開始的東魏與西魏到後來的北齊與北周,相互之間互掐個你死我活,大打出手十幾年了。
因北朝兩國征戰不休,南朝才不用再面對北朝強大的軍事壓力,一直是老老實實的搬著板凳坐看兩國互毆,梁武帝也有時間和錢糧來大肆崇佛。
誰知道侯景降書一到健康,一直以來都在弘揚佛法的佛陀皇帝梁武帝卻不願安安分分過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