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初中的告別(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葉星言的媽媽這幾天可高興壞了,那種強烈的想讓村子裡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她女兒考上市重點又想裝的自己不是太在意的小表情,真的太難拿捏了,但還是被她演繹得恰到好處。
村子裡的鄰居們陸陸續續果然也都知道了,私下裡串通著。
“是不是該給人點份子錢啊?”
“這以後要是發達了不能忘了咱吧,那給多少錢合適呢?”
“不能給太少吧,拿不出手,那也不能給太多吧?”
“萬一那孩子白眼狼以後不認咱們,再說了以後上大學那也好幾年的事呢,到時候說不定考了大學咱還得給呢!”
“要不讓淑芬定吧,你說個數,我們都聽你的!”
鄰居們你一言我一語開始互相討論著,最後把目光都聚在了淑芬身上。
淑芬清了清嗓子說:“給肯定是得給,但是咱們都是窮苦農民,意思意思就行了,都是一點心意,不必太為難自己,咱們每個人家裡不都一堆破事要應付嗎?就給這個數就行!”說著手在空氣中比劃了個數字。
於是,淑芬就作為鄉親們的代表,拿著集資的紅包和葉星言的媽媽在家門口拉扯了好一會,一個說是鄉親們的一點心意,一個說不好意思收,最後以葉星言的媽媽假裝勉為其難的收下而結束了拉鋸。
葉星言透過屋裡窗戶將一切盡收眼底,盡力的理解著這些大人們的人情世故。
葉星言的七大姑八大姨也紛紛送上了真誠的問候,葉星言取得好成績其實最想分享的人是她的外婆。她自出生就被她媽媽寄養在她外婆家,她的外婆是一位非常慈祥樂善好施的老人,在她外婆那個還把吃飽飯當成終身目標的年代,有很多乞討者,每每遇到路過家門的乞討者,她外婆總會舀上一碗家裡也為數不多的棒子麵或者其他食物送給來乞者,有時候趕上飯點,那些乞討者就更有口福了。她外婆總掛著嘴邊的一句話是:人要也存善心,才能結善緣。
葉星言帶著她媽媽給外婆買的營養品趕來外婆家報喜,其實在這之前她媽媽已經打電話通知她外婆了。但對於葉星言來講,還是要親口告訴外婆才算正式。
她外婆家的房子是非常普遍的典型的北方住宅,房子中間是客廳,兩邊各一個小屋,其中一個小屋外緊挨著廚房,有的人家會給房子砌上院牆,葉星言外婆家沒有,院子不算大,緊挨著大馬路,院子邊上放了很多石頭壘起來的凳子,有時候路過走累的人會坐在上面歇歇腳,這就是葉星言外婆不修院牆的原因之一。夏天傍晚,會有很多乘涼的鄰居們聚在這個小院裡,坐在石頭凳上吹著夏日的微風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家長裡短,聊到盡興,聊到夏天的熱氣被夜晚的清涼替代,人們才不依不捨的踏入歸途,她的外婆每次不管自己多累多疲憊,都會陪著客人們,直到最後一位客人離開,自己才回到家裡入睡,有時候她外公閒暇,會把電視機搬到院子裡接到線路供他們觀看,一遍看劇一遍嘮嗑,再有徐徐微風和幾聲蛙叫,生活很是愜意。
不過這些事情也只是葉星言記憶裡的了,自從他上來初中住回自己家,就很少有時間能感受她外婆家這些悠閒的生活趣味了。
她被家裡人賦予了遠大的目標,要用功讀書,走出這座城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葉星言走過一段山路,一個大轉彎連線一個下坡,就是這裡,站在這裡直直的看過去就是她外婆家的房子,雖然還有1公里左右的距離,還有跨過一條小河,從別人莊稼地中間有縫隙的小路穿過去,再走50米的小路才能抵達,但每次遠遠的她就能看見她外婆的身影,總是在知道她要來時就每過幾分鐘到院子裡看一會,直到確認期盼的人兒出現才安心的回屋開始準備飯菜。
葉星言的外婆最拿手的是酸菜泡麵,在那個還沒有老壇酸菜泡麵的時代,她外婆算是開創者。
葉星言遠遠的看到她外婆就三步並做兩步著急火燎的趕路,這幾年的乾旱導致這條小河的水已經乾涸,這條承載了她們無數快樂的小河現如今只剩下石子和沙子相依為命。
葉星言走到快接近家門口的時候她外婆又出來了,葉星言也很開心,連忙就喊“外婆外婆...”。
她外婆看見她手裡領著的東西趕緊上前就接過,責怪到:“這孩子,別讓你媽媽給買東西,亂花錢,錢攢著你上學時候用。”
葉星言說:“放心吧外婆,這些東西都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