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甜,又有點冰涼的感覺,喝了水之後,人也能有精神。

坐在馬車裡的李楠,李蓉,還有李芳,不停打瞌睡。

柳盼兒就讓她們坐好,倚在馬車廂上,能夠小睡一會兒。

出行的愉悅,在疲憊面前不堪一擊,還沒到晚上落腳的客棧,她們就有些累了。

睡了一覺的李芳感慨,“當真是好日子過多了,以前逃荒的時候擔驚受怕,也不在意疲憊勞累的感覺。”

李蓉點頭,“的確如此,就擔心土匪追上來,我們沒命了,還不得提高警惕,狠命的逃跑啊?”

李楠想了想,“我還是覺得現在過得好,逃難的時候,不僅累,害怕,還吃不飽飯。”

柳盼兒笑了,“所以你們要知足常樂,要懂得惜福。不惜福的人,永遠不會覺得自己幸福,也不覺得自己過的是好日子,總覺得別人過得好。”

三個小姑娘聽了,點頭,“是的,以前總是聽李太奶奶說惜福,還不理解,經過逃荒之後,領悟深刻。能活著,能有好日子,來之不易,要珍惜。”

一路上,柳盼兒根據一些小事情,跟孩子們說做人的道理,同時也會開啟窗簾,跟大家講路上的風土人情。

白天趕路將近百里路,終於在夕陽西下,進城門。

到了玉蘭客棧,顧管事之前就派人騎馬過來安排,此時玉蘭客棧已經打掃乾淨,等待顧家的商隊到來。

柳盼兒不放心兩個女兒和侄女,要了一間大房子,有兩張床。她帶著李楠睡一床,李蓉和的李芳睡一床。

準備熱水充足,店小二抬著大木桶送進來,給夫人小姐們沐浴。

柳盼兒給了二十文的賞錢,店小二不停感謝。

這是他們本職工作,客棧發工錢,但遇到客官給賞錢,那就是店小二的,客棧也不會要。不管多少,店小二都很高興。

沐浴更衣之後,飯菜也準備好,陸續送到房間裡。

隔壁就是鄭夫人的房間,吃過飯之後,時間還早,鄭夫人過來坐坐。

鄭夫人過來,還帶著八歲的女兒和六歲的兒子。有僕人看著,孩子們在一處玩耍。

“早就仰慕德瑞夫人,只是之前一直在守孝,不能出門。”鄭夫人客氣,“現在出了孝期,夫君謀了揚州守備的缺,先去了揚州。最近寫信給我們,我才能帶著孩子們過去。”

柳盼兒笑了笑,恭維,“鄭夫人和鄭大人伉儷情深,令人羨慕。古詩有云,煙花三月下揚州,可見揚州的好景色。即使現在六月,景色也會更好。這次跟著商隊,一定要好好逛逛慕名已久的揚州。”

鄭夫人笑道:“路上不便招待德瑞夫人,等到了揚州,我一定盡地主之誼,好好招待德瑞夫人。”

“客氣了。”柳盼兒對過於熱情的鄭夫人示好,沒有拒絕,但也沒有太過熱情,畢竟兩人今天才認識,並不熟悉。

或許鄭夫人以前知道她,甚至調查過她,但柳盼兒並不知道鄭夫人和揚州守備鄭大人。

她雖然因為高產作物和改良農具,得到陛下的稱讚,但在當地並沒有底蘊。丈夫李元青在西北,也不在崔陽縣。

因此柳盼兒在崔陽縣的地位,屬於名聲響,但根基淺薄,底蘊並不深厚。

對此,柳盼兒有清楚的認識,並沒有因為鄭夫人沒有拜訪她就生氣,同樣現在也沒有因為鄭夫人過度熱情示好,就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