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戚鰓王陵雙投誠
章節報錯
王陵回到城中,戚縣令連忙迎接。大家走進府堂,王陵道:“沒有想到曹參如此厲害!我明日再戰,一定要斬了他!”戚縣令就用美酒款待王陵,並且鼓舞他再接再厲,一定要保全國土。王陵滿口答應。
這天晚上,王陵來向母親請安。母親就問王陵:“娘聽說有叛軍犯境,我兒今日大戰,不知是哪裡的兵馬?”王陵怕母親擔憂,就隨口道:“不算什麼大戰,只是一群盜賊而已,明天我一定要把他們抓起來。”陵母也沒有再多問。
王陵告別母親後回到軍中,心想自己也曾經和陳勝的大將宋留戰鬥過,可宋留武藝平平,氣質粗俗,怎麼能和曹參相比。又想起沛公白天說的話,心想他背叛了國家,這是人所不齒的。雖然二世被趙高矇蔽,可我們做將軍的也只一心一意地上陣殺敵,才算是忠心報國。
自從沛公的軍隊被阻擋在丹水城下,人們都知道王陵武藝高強,也就無人再去挑戰。沛公因為西進心切,就與謀士們商議。子房沉思道:“請沛公耐心等待,我斷定一定會有好訊息傳來。”沛公就問有什麼好訊息。子房胸有成竹道:“我昨夜觀察了乾象,事情必定有轉機。”沛公就更加不明白了,問:“我軍挑戰不成,攻城不克,只有坐等王陵來獻城啦!”子房笑道:“張蒼大人不是還在城中嗎?這種可能不是沒有!”沛公驚疑道:“軍士說他已經遇害啦。”子房笑道:“這是敵人故意說的話,張大人一定還活著,他必定會想辦法的。”沛公聽了子房的話心裡直犯嘀咕。
數日後,還是沒有張蒼的任何訊息。沛公就再次向子房問計。子房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道:“丹水雖是去武關的必經之路,但不是唯一的道路。”這句話就提醒了大家,酈食其首先道:“對對,我們還可以繞開丹水城,向北攻取析縣,然後從析縣向武關進兵。”子房笑道:“是啊,此路不通可走彼路。沛公明日可以佯攻丹水,然後另派別將去攻析縣。若能攻下析縣,大軍也可以逼近武關。那時王陵守在丹水,也將毫無意義了。”沛公大喜,就令酈商和灌嬰率領一萬精兵連夜去取析縣。
次日,沛公率兵來到城下,就令樊噲和紀信等人輪番罵戰。可是等到王陵殺出來時,楚軍又撤了回去。他們雖然大造聲勢,卻不緊不慢,等到天黑了,就又回到營中歇息。
一天晚上,楚軍吃過晚飯,沛公就邀請張良、蕭何、陸賈、酈食其等人出營巡視周圍的地形。恰逢大雁南歸,群鳥奔林;又值夕陽西下,晚霞似錦。沛公北望蒼山,又南眺河水,只見群山攏翠,丹水如碧,流水將沿岸的景色掩映得非常美麗。沛公因此詩興大發,就令軍士點起篝火,然後狂歌狂舞起來,沛公還領頭唱道:
西風烈兮大雁翔,
關河冷兮戰沙場。
安得入關兮擒西皇?
沉雄高亢的歌聲傳到了丹水城裡。張蒼正在大牢裡,他隱隱約約地聽到外面的歌聲,心中就激動起來。他便主動和牢卒搭訕。牢卒告訴他沛公已經兵臨城下,並且和王陵交戰了數日。張蒼聽說王陵武藝高強,楚軍無法戰勝,心裡非常焦急。他便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就對看守他的牢卒說:“你知道王陵將軍為什麼要救我嗎?”牢卒說不知道。張蒼道:“王將軍是我的表兄,他的母親正是我的姑媽。因為我投奔了劉邦,他們羞於見我,才把我關進了大牢。你現在悄悄去見陵母,就說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見她。”牢卒不肯通報。張蒼就以百金相許,說事成之後,一定會兌現諾言。牢卒就去向陵母通報。
牢卒就偷偷地來到王陵家,見到了王陵的母親。陵母聽了牢卒的話,根本想不起來和張蒼有什麼親戚關係,心裡非常疑惑,就讓牢卒悄悄把張蒼帶到家裡來想當面問個究竟。牢卒就來傳喚張蒼。張蒼默默地向蒼天禱告道:“上蒼如果垂憐關中的百姓,就讓我快一點見到那位慈祥的母親吧!”禱告完畢,就跟著牢卒來見陵母。
張蒼見到了王陵的母親後,就跪著請安。陵母見到從未謀面的張蒼時心中很納悶,就和藹可親地問:“我和賢侄從未見過面,你怎麼說我是你的姑媽?這其中有什麼隱情?”張蒼就誠惶誠恐地道:“我並不是伯母的侄兒,您也確實不是我的姑媽,只因形勢所迫,我不得不這樣說啊!”陵母就問他究竟有什麼事情。張蒼道:“我就是以前秦國的御史張蒼啊。”陵母大驚道:“就是那位直言勸薦始皇帝而遭放逐的張御史——張蒼大人?”張蒼回答說正是。陵母就趕緊請張蒼起來說話。張蒼起身後,道:“我早就聽說伯母是位仁德之人,今晚冒昧前來,是為了國家大事,請伯母幫助我拯救關中的百姓吧!您老如果不答應,我寧願死在您的面前啊!”說罷竟然淚下如雨。
陵母大驚道:“你有什麼想法,請說來我聽?”張蒼擦了眼淚道:“當今二世無道至極,老天爺都要滅亡秦國,這是人所共知的,因此項梁將軍在楚地找到了楚懷王的嫡孫熊心仍然立為楚懷王。自從老懷王客死在秦國,楚、秦就有不共戴天之仇。因此楚地的百姓才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正因如此,懷王才命沛公入關,他一路打到了南陽。可是大軍剛到這裡,就遇到了王陵將軍的猛烈抵抗。王將軍勇冠三軍,無人能戰勝,數日前就和沛公的大將交戰,楚軍竟然無人能抵擋,才導致楚軍無法前進。王將軍身懷絕技,武藝高強,確實是秦國的保護神。可是他缺少拯救百姓的仁慈之心,再說你們都是楚人,現在卻替暴秦堅守城池,這難道不是助紂為虐嗎?”
陵母打斷張蒼的話,問:“你說他阻擋的將軍是誰?”張蒼道:“楚懷王派兩路軍伐秦:一路北上,一路西進。北上的是項燕之孫項羽。現在兵臨城下的就是西路軍統帥劉邦,他是泗水郡沛縣豐邑中陽里人,聽說和伯母是鄉黨。”陵母道:“劉邦,他可有乳名?”張蒼道:“聽說他以前叫劉季,從沛縣起兵後改名為劉邦。”陵母一聽這話,就高興地說:“劉季賢侄很有出息啊!他在鄉里遠近聞名,因為樂施好助,人們將他比作是信陵君,鄉親們還推薦他做了亭長。”張蒼道:“對,他確實經常自稱是一介亭長。”陵母道:“想不到他現在又做了楚國的將軍,這是沛縣的驕傲啊!”張蒼見陵母大加稱讚沛公,就趁熱打鐵道:“我知道伯母是一位深明大義的仁慈母親,您又是楚國的遺民,沛縣的望族,一定能夠理解我此刻的心情,因此我冒著生命危險來拜見您,就是希望伯母能以天下蒼生為念,垂憐關中飽受奴役的百姓。您若是拿湯、武革命的道理來開導您的兒子,讓王將軍棄暗投明,歸順楚國,沛公就能早日打進入關中,拯救百姓了!”張蒼說完,就跪在陵母的面前痛哭不已。
陵母被深深地打動了,就對張蒼道:“御史大人說得沒錯,老身早就知道二世殘暴,趙高用事,殘害忠良,秦國很不得人心。不過我們母子久食秦祿,怎能做不忠不義之事?”張蒼道:“夏桀無道,商湯起而伐之;殷紂失政,武王起而代之。他們都以仁義之心來拯救蒼生,後世沒人指責他們的不對,就是孔聖人也稱讚他們是義舉。現在伯母能以這種道理來開導王將軍,人們怎麼能不稱讚您的盛德啊?”陵母道:“現在聽你的話,反倒是我們母子的不對了?我兒現在侍奉的確實是一個夏桀、商紂一樣的暴君啊!我已經拿定了主意,願意勸我兒歸順楚國,為早日拯救關中的百姓,再造仁愛的社會貢獻微薄的力量!”張蒼聽了這話,就再三拜謝。陵母對張蒼道:“請賢侄回去等我的訊息。”張蒼聽了這話,簡直如釋重負,便灑淚拜別。
忽然有一天,戚縣令和王陵正在商議事情。忽然探馬來報,說劉邦派別將去攻析縣了,析縣令請求增援。縣令大驚道:“沒想到劉邦在這裡假裝和我們交戰,卻暗中派人去攻析縣。”就對王陵道:“析縣如果被劉邦攻佔,武關就失去了一半的保障。我必須去救析縣!”臨行時又對王陵道:“丹水和析縣是武關的兩個保障,如果此二地失了,武關就危險了。請王將軍努力殺賊,我們一定不能辜負朝廷的重託啊!”王陵慨然應允。
在丹水城裡,王陵有一天晚上去向母親請安。陵母道:“兒啊,你雖然武藝高強,可你是一個不仁不義的人啊!”王陵聽了這話,大驚失色,忙問母親是怎麼回事。母親道:“沛公是位仁慈的長者,他在泗水早有賢名。你和他又是少年時的朋友,你卻說他是盜賊,簡直是糊塗啊!想想以前,沛縣的豪傑都爭著和他交往,如今他奉了楚懷王之命,弔民伐罪,這是義舉。況且百姓蒙受秦國的暴政之苦已經太久,老天爺都要滅亡秦國,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我兒空有一身本事,卻沒有仁慈的心腸,真是個不仁不義的人啊!”王陵大驚道:“母親怎麼能這樣講?我是秦國的將領,現在替國家守城,怎能說我不仁不義?”陵母道:“替暴政效命就是助紂為虐!現在劉沛公討伐秦國如同商湯王討伐夏桀,周武王討伐商紂。我兒仔細想想,你阻止商湯、武王的事業是不是不仁不義?當年伯夷和叔齊在馬前勸阻武王不要出兵伐紂,聖人都嗤之以鼻,你為什麼還不醒悟?我們都是楚人,想想老懷王是怎麼死在秦國的?現在你憑藉一座小城企圖和楚國的正義力量抗衡,這不就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嗎?”
王陵聽罷母親的教訓,又想起前日沛公說過的話,頓時恍然大悟,道:“母親教導得很對,孩兒應該怎麼辦?”陵母道:“明天去見縣令,勸他放棄抵抗,並且迎接沛公進城。然後幫助沛公入關,拯救關中的百姓。”王陵猶豫道:“可是戚大人和我相約:一定要報效國家。現在怎能忍心背叛啊?”陵母道:“助紂為虐,不是義舉,你可與牢獄裡的張蒼大人商量啊?”王陵聽了母親的話,驚得瞠目結舌。
這天晚上,王陵思前想後,就按照母親的意思,悄悄地來到大牢裡探視張蒼。牢獄裡的燈光昏暗慘淡,張蒼幽然而坐。王陵見到張蒼後,就問:“大人是否已經見過家母?”張蒼慌忙起身拜見王陵道:“王將軍的救命之恩,在下沒齒難忘。因為大義,我確實見過令堂大人。”王陵道:“母親已經教導過我。可是我和戚大人同受國家的重託,又相約要保家衛國,現在怎能背信棄義啊!”張蒼道:“王將軍本就是楚人,何言背叛?十幾年前,秦國依仗武力,強取豪奪,毀人之國,滅人之家,您難道忘了懷王之痛嗎?”王陵聽了張蒼的話,非常羞愧地道:“可是吃著秦國的俸祿而背叛秦國,這是不忠;守衛者一方的土地而獻出土地,這是不義。況且我與戚大人約定要守衛城池,我豈能食言啊?”張蒼恍然大悟道:“王將軍如果能放我出城,我可以讓戚大人先歸順楚國。”王陵道:“戚大人對秦國一片忠心,他怎會降楚?”張蒼道:“我自有辦法,戚大人一定會歸順楚國!”王陵十分驚訝,就同意讓張蒼出城去。
次日一早,張蒼出城來到了沛公的大營。沛公見張蒼果然安然無恙,高興極了,就問城中的情況。張蒼就把如何去見陵母,還有王陵的顧慮說了一遍。沛公非常高興,就準備先收服戚鰓。於是和子房帶上戚懿,還有樊噲和紀信一齊向析縣進發。
這日,沛公兵馬到了析縣城下,灌嬰和酈商出來迎接。沛公就準備讓戚懿直接進城去見戚鰓。子房道:“不行,戚鰓受秦廷的重託,守衛土地,即使見到了女兒,也不會輕易投降。您可以先派……”沛公聽了子房的計策,恍然大悟,就讓樊噲先去挑戰。那樊噲來到城下,大叫:“姓戚的,快快出來交戰,我今天就是專門來捉你的!”戚鰓大怒,徑直殺出城來。只見戚鰓手持金槍,胯下獵鷹寶馬,就與樊噲殺在了一起。二人交戰五十回合,戚鰓不敵,敗回了城中。
第二天,沛公又令紀信去挑戰,並對他耳語幾句。紀信來到城下,就和戚鰓戰在一處。二人戰了五十回合,紀信大敗而逃。戚鰓從後面緊緊追來。突然從旁邊殺出一將,正是樊噲,只一個回合就把戚鰓活捉了過來。紀信又回過頭來,和樊噲一齊押著戚鰓來見沛公。沛公見到戚鰓,趕緊鬆綁道:“將軍受驚了,我知道你是個忠臣,可是我很想得到你的幫助啊!”戚鰓義正詞嚴道:“秦國只有斷頭將軍,沒有屈膝將軍!快快殺了我?”“父親,父親!”一個令他非常心痛而熟悉的聲音突然傳來。戚鰓抬頭一看,見是寶貝女兒——戚懿從楚軍陣中走了過來。戚鰓大驚失色,道:“戚懿,你怎麼在這裡?”戚懿來到父親的面前,道:“父親,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失了民心,您還要助紂為虐嗎?”接著就把朝廷如何選美,還有她們走到潁川時被沛公搭救的經過詳細地說了一遍。戚鰓聽說女兒原來是沛公救下的,不然早被官吏送到咸陽去了,她們父女也不會再見面了?戚鰓想到這裡,心裡感動極了,但還是不願意向沛公低頭。
沛公見此,就只好對戚鰓說:“將軍既然要做秦國的忠臣,我劉邦絕不為難你。你走吧!你養了一個好女兒,希望能照顧好她。”說著就讓人將戚鰓放了。戚鰓轉身就走。戚懿跟在後面,問父親要到哪裡去。戚鰓毫無目的的走著。戚懿道:“沛公為人仁德寬厚,多少英雄好漢都願意為他效勞。況且他是奉了楚懷王之命要入關拯救百姓,此舉光明磊落,蒼天可鑑!難道您為他辦事就很恥辱嗎?”戚鰓就停了下來。戚懿又道:“沛公本來要送我回定陶,我說等我報答過他的大恩再回也不遲。我就告訴沛公,說我爹爹可以幫助他進入武關。劉沛公這才相信了女兒的話,一路跟我來到了這裡。您現在就這麼悄無聲息地走了,這讓女兒如何答覆他啊?”戚鰓聽了女兒的話,就抬頭默默地流淚。戚鰓沉思了半晌,然後堅定道:“我們回去,投奔沛公!”戚懿就激動得淚流滿面,便趕緊攙扶著父親來見沛公。
沛公見二人又折了回來,大喜過望,立即命令全體將士行肅拜禮迎接戚將軍。戚鰓來到沛公的身邊,就參拜道:“將軍的恩德令我難以報答,析縣和丹水都在我的節制之下,我現在叫他們出來投降就是!”沛公就緊緊地拉著戚鰓的手,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大家於是來到城下,戚鰓就對城內的秦軍道:“沛公是一位仁德之主,你們快快出來接受改編!”縣令就開啟了城門迎接沛公進城。
隨後戚鰓又派人通知丹水的王陵,叫他也歸順楚國。沛公大喜過望,就封戚鰓為高武侯。然後留下酈商和灌嬰把守析縣。其餘兵馬全部撤回丹水。王陵聞聽沛公到了城下,親自出城迎接。沛公見到王陵後先下拜道:“我劉邦得到了兄長的幫助,入關只是早晚的事情了啊?”王陵也參拜道:“不是家母教導,我真是有眼如盲,還差一點兒錯過了明主!”王陵就領著沛公進城。等安民完畢,沛公就帶著王陵、張蒼、張良、蕭何等人一齊來到王陵的家中拜見陵母。陵母對沛公說:“仁義之師,才能無敵於天下啊!希望賢侄入關後,不要殺戮無辜,並以仁愛之心對待所有遭受苦難的秦人。”沛公立即應允道:“請伯母放心,懷王命我西進,就是因為我不濫殺的緣故,我怎敢辜負王命啊?”從此,人人都誇沛公是仁德之主,楚軍是仁義之師。城中的百姓就拿出了好吃好喝的前來進獻。沛公卻拒不接受。軍民更加擁戴。張蒼這次立了大功,沛公就用豐厚的禮物準備賞賜他。張蒼趁機道:“我在大牢裡曾經向一位牢卒許以百金,才得以見到陵母。現在事情成了,也讓我的承諾變成現實吧!”沛公大喜,就賞給牢卒一百兩黃金。
沛公在丹水停留了數日,陵母見沛公的軍隊紀律嚴明,絕不擾民,就高興地對王陵道:“兒啊,男子漢大丈夫終身難求的就是遇到一位賢妻和一位明主。你現在都遇上了,就應該終身不離不棄,一定要有始有終啊!”王陵聽了母親的話,大為感動,就在公廳之上要與沛公結拜。沛公高興極了,就立即命人擺上香案。從此二人就正式結拜為異姓兄弟:王陵年長自然是大哥,沛公為小弟。接下來的幾天,大家就在城中擺酒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