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合難至,諸侯列榜
章節報錯
周景陽回到凌雲書院並帶回桂承軒書信一封,不曾想梁仲看過信竟答應讓周景陽練習劍術,周景陽好奇,信中是何說辭,竟讓義父改變這十多年的規矩。
夜間周景陽偷進書房想一探信中所著,可發現信早已被焚燬,早知道就在回來路上偷看一下,周景陽心中後悔道。
白駒過隙,兩年很快便過去,這兩年來,周景陽除了在學堂學習,每日便在練習薊塵劍法。
百里易丘讓其好生練習,無要緊之事便不要上山,但周景陽還是會時常上山,不過這兩年多與閣主桂承軒閒談。因其人文星象,諸草百科等理解皆不在閣主之下,桂承軒對周景陽也甚是喜愛,二人已成忘年之交。
這兩年周景陽雖苦練薊塵劍法,始終只達成禪武境界,這人合的最高階,始終難以悟透。
而周景陽在凌雲學院的這一科還有一月便期滿,同窗都在這最後時刻不停向梁仲請教,因為出了學院便再無機會了。就這樣忙碌充實的過了兩年,周景陽平日不與人交流,書院中人只知此少年名喚周景陽,其他一概不知。
這日,這一科三年之期已到,梁仲於案桌前氣定神閒說道“今日諸位學期已滿,各自歸去,願諸位所學皆精,所用皆強,最後望諸位心懷善念,今後可鋤奸鏟惡,為天下窮苦百姓盡一份綿力”。
隨後便潛散眾人,三年一科,沒有測評,沒有宴席,各學子相互道別後便自行離去了。
夜晚周景陽被叫至梁仲書房,見梁仲神色異樣,便問其有何不適,梁仲未答,閉目而坐,周景陽矗立在一側,不敢發出聲響,怕驚擾了梁仲。
約半個時辰後,梁仲緩緩睜開雙目,喊周景陽於正前而坐,說道“陽兒,你已弱冠之年,今日見眾人皆去,他日入朝堂施展抱負,清史留名,你可心動想去見一見這大好河山”。
周景陽自然想出瑤山,看一看這書中所寫的奇觀異景和風流人物。他也深知梁仲如此問話是有意讓其出門遊歷,只是方才靜坐許久怕是有所顧慮,便回道“孩兒全聽義父吩咐”。
梁仲滿眼溫情的看著周景陽說道“你自幼聰慧,可從我的問話中猜到我所想,你從未出過瑤山,書中所寫的景秀山河和真情善美是真,這世間煉獄和人心險惡又豈是書中能載,但你非山中俗身,不會安於山中寡度一生,義父思量許久還是決定讓你出門遊歷一番,過幾日你便去吧”!
周景陽滿心歡喜,但見梁仲有些傷感,便安慰道“義父恩情孩兒莫不敢忘,孩兒出門見識一番便回,義父不必過於擔心”。梁仲聽聞面色緩和許多說道“出門時我有幾物交於你,夜已深,你先去吧”。
周景陽出門,未曾離去,其重情,但想起國仇家恨,早想出瑤山,鬧廟堂。這些年梁仲待自己如己出,便未曾提起,今日見梁仲如此說道,歡喜之餘竟多了幾分傷感。這夜周景陽守於屋外,屋內燈明一宿。
次日午時,周景陽正於屋內小憩,書院主簿程奉年扣門,這程主簿自周景陽來書院時便在,凌雲書院一直是他在打理。說是老爺有東西送來,開門後見梁仲送來一塊自己隨身所帶多年玉佩,一把匕首。這匕首是那晚和周景陽一起到書院,另外還有一些錢財一併給了周景陽。程主簿說道“老爺讓你今日便出門,不必向其道別”。
周景陽看著程主簿想說些什麼,但終究不知該說什麼,便問道“義父可有話囑託?”
“有”程主簿拿起匕首說道,“其一,老爺讓公子時刻緊記這匕首上二字;其二,下山前去趟睿晗閣找桂承軒,哪裡有你想知道所有事情的答案;其三,江寧之地,奇景甚多,可為遊歷首選”,說完便走了。
周景陽心裡知道,梁仲不忍見這離別,也不願干涉自己,便差人送來這幾句話。周景陽愁苦之情溢於言表,收拾幾件衣服便出了門。來到梁仲門前,跪地扣拜三次,便頭也不會的走了,而眼角早已溼透。
屋內程奉年說道:“真不道別?可能以後就見不到了”。梁仲說道“他有自己的路要走,讓他去吧”。
自高平之戰後,十餘年來天下無大戰,各國皆牧馬厲兵,修養生息。戰後因論功行賞,分封諸侯,只是這天下未一統,諸國皆自危,這才未定。各朝堂為穩人心,揚國威,四國協定,將武將謀士排行列榜,一來可安撫朝臣,二來可激勵後輩。遍邀各國貴族名仕,江湖賢達列序,分武士,謀士,異士榜。各國君王皆認,並頒旨昭告天下。
武士榜按其已顯露武藝排行,排在首位的便是大梁大司馬呂孤淵,其征戰一生,除了高平之戰傷損,失右手季指外,餘戰未曾傷及分毫。高平之戰燕國名將周文楨便是死於呂孤淵槍下,這手指也是周文楨所傷。在武士旁外列三大宗師,此三人於高平之戰前便冠絕江湖,後歸隱山林。
劍神項文兊、東嶽鳳鳴山季青絲、真人司空莫雪,此三人已近二十餘年未見蹤影,但江湖及朝堂之中其傳說從未斷絕。
武士榜中所有挑戰而將其榜上之人擊敗者,可上榜取而代之。
謀士榜按其智謀及對時局影響排行,位列第二的為大梁太子賓客呂商,此人深得梁太子朱尤炙及梁帝朱璵辰厚愛,深諳兵法及官制政改,極為有韜略。
梁帝為讓其能安心為冶國制定方略,為官制改革謀劃策略,將其安排在太子府。太子為儲君,梁帝令其好生教導太子,他日太子繼位,呂商必為第一權臣,可策王封侯。這謀士榜第一暫無人知曉,據說在列榜之時,諸多賢士包括呂商皆提及一人,此人多於他人遇事一籌莫展之時,送來“良方”。
所助之人上至一朝之丞相,下至寒窗之書生,所助之人皆有信件,字型墨印,看不出筆跡,書信末尾留一烏記,大小形狀各異。可傳至諸國境內非皇室不可為,但滿觀各國朝堂也猜不透到底為何人,論智謀皇室中唯有南平大皇子與北楚皇帝有此之智,究竟是誰不得而知。
而異士榜,位列三甲者為,東嶽太醫院扁一乙,此人出身醫學世家,自幼便隨其父扁斿(liu)丹出診,十二歲時醫術已勝其父,二十五歲入東嶽太醫院,為太醫院最年輕醫者,兩年後升至太醫院掌事,而立之年撰有《千疾百草錄》,其後為天下醫者聖典。
如今已花甲之年,得其再造者萬餘人。素有“留得一分人間氣,敢問閻羅借十載”之名,其醫術之高超,古今未有之,其認天下異士榜首,未有非議者。這異士榜中之人,所學之能,一人可抵千軍,皆為各國諸侯之所求。
自榜單頒佈之日起,這便成了人們茶餘飯後最常見的談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