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驅逐佛教宗教改革(第1/2頁)
章節報錯
本年度大漢帝國頭號新聞是什麼?
不是南方動‘亂’,北方大賺了一筆;更不是國家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而是就在昨天,已經成就了地仙身份的謝信,來到洛陽皇宮外,以百姓的身份遞‘交’了宗教改革書。
內容也不復雜,概括起來就八個字‘整合道教,驅逐佛教’。
謝信雖然和內閣大臣們稱兄道弟的,但是他的身份不過是一個‘私’立學院的院長。本質上,其實還是一個布衣。
所以,若是正式上書的情況下,他唯一的選擇就是直接洛陽皇宮外設定的上書房裡面,把自己的意見遞‘交’上去。至於這個上書房,其實和某訪辦是一個作用的,主要就是用於收集民音。
事情的結果,是謝信的改革書被遞‘交’到了內閣議會上,然後內閣十三名成員針對這份改革書,進行了為期五天的討論。
得出的結果,是有選擇的推行這份改革書。當然,至始至終,誰也沒有真正看過這份改革書的內容,更別說要知道內閣到底要如何‘有選擇’的改革了。
既然內閣已經透過,自然相關的政策和法令就要開始推廣開來。
驅逐佛教自然被列入首位要素,成為當前大漢帝國重點關注的政策。而之所以如此重視,自然並不完全是因為謝信日常的閒言閒語,其實十三內閣成員,外加次長都不太爽這些禿驢。
現階段大漢的佛教,其實還有很濃厚的外來氣息,畢竟它傳入至今也不過四五百年的時間,而且真正開始慢慢推廣開來,也不過是近百年的事情。對於大漢六七成左右的居民而言,他們甚至都不知道佛教是什麼東西。
佛教初期傳入華夏,之所以可以推廣,自然是因為它的教義符合統治者的需求,和儒家一樣是統治者束縛百姓思想的終究武器。正因為有這個需要,所以佛教這個外來教派,在華夏大地總算是站穩了跟腳。
既然是大漢主動推廣的,那麼本來佛教也應該不壞才對,但是這些禿驢的傳教方式卻是有點讓人不爽。
早期的佛教,因為在大漢沒有市場,所以採用的是恫嚇威脅式的傳教方法。簡單來說,就是‘信佛教升極樂世界,不信佛教等著下地獄!’。佛教徒不斷美化極樂世界的美麗,然後誇大地獄的可怕,以此來威脅百姓加入佛教。
後經過官府的推廣,大小寺廟興建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寺廟的佔地面積不斷提高,附屬的耕地也在不斷增多。
但問題就在於,這些和尚是不需要納稅的!哪個朝代皇帝規定的?!
可以吃‘肉’,甚至區域性修密宗的寺廟居然還允許娶妻納妾;就這樣這幫禿驢享受著酒‘肉’美‘女’,每天只需要坐在寺廟裡面唸經拜佛,等著佃戶‘交’租,並且等待那些信徒按月繳納香油錢就可以了。
對於這個時代的和尚來說,香油錢那不是積德行善的標準,而是如同黨費一樣的存在。每個月不繳納足夠的香油錢,那麼就是背叛光頭黨,結果就是等著加倍受到地獄的折磨。
所幸,西遊還沒有開始,地獄尚未掌控后土娘娘化身的六道輪迴。否則那些和尚還可以再添八個字‘不入輪迴,永不超生’了!
後期到了唐朝的時候,有不少青壯為了避戰‘亂’,當然也為了享受生活,就剃度出家當和尚,直接導致光頭黨人數暴增。大量青壯的流失,直接導致好不容易獲得和平的華夏大地少了很多的勞動力,卻多了更多寄生蟲一般的存在。
再後來,佛教居然也開始放高利貸了。而且不少新建的寺廟,還是各大公卿貴族賺取零‘花’錢的‘私’密所在。按照武俠的條路,這幫禿驢還到處收刮華夏的武林秘籍,最後無恥的宣佈這是出自佛教的功法。
算了,不過還是那句‘此物與我佛有緣’罷了……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在佛教眼裡,救人和渡人是差不多的意思,給你點恩情給佛教打打廣告,能夠發展成會員就發展成會員,不行就發展成為資深顧客也不錯。
再則,和尚出行不需要帶一分錢,拿著佛缽就可以到處化緣。區域性苦行僧或許可以無視伙食的問題,但這年頭沒有‘肉’沒有酒,那還真算不上是齋飯。
再然後,少林寺說要上市了……成功否?方丈成了CEO……上任否?
總的來說,佛教在華夏,就彷彿是一條寄生蟲。不斷在華夏吸食營養,但除了給華夏新增一些歷史文化遺產,說真的到底有什麼實際上的作用,真的很讓人苦思不解。
教人向善?話說,這是要置儒家於何地?!
普渡眾生?話說,這是要置無神論者於何地?!
而且普渡的最終結果是什麼?全世界都是和尚尼姑嗎?話說,若是以未來華夏佛教的那些規定來看,這算不算反人類罪?!
武術傳承?不否認,不是他們到處收刮秘籍,這華夏的武藝會流失更多。
輔助治國?的確可以輔助儒家進行愚民的。
好吧,佛教其實還是有點用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