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荊州全境和平演變(完)(第1/2頁)
章節報錯
血案是如何產生的?一方面失去理智,而另外一方面在理智和情感之間糾結,於是血案就發生了。
端坐在刺史府‘門’前的五千百姓,本來已經打算解散回鄉。結果驟然聽到外地商人從此不來的訊息,紛紛在刺史府前跪求刺史,務必和外地商人搞好關係,否則攸關的是數十萬荊州百姓的生活啊!
劉表此刻火氣正大,聽著外面吵吵嚷嚷的,立刻叫士卒將百姓架走。卻是將自己關在了書房之中,苦苦思考解決之道。
只可惜,他剛才的吩咐因為火氣太大,下的有點強硬。而士卒們只懂得履行他的命令,卻不懂得理解他的命令。
於是,在強行的轟趕和百姓們的苦苦哀求之間,第一起死亡事故出現。
是的,只是一場事故,士卒們舉起長槍本意是不要讓百姓靠近,但是因為太擁擠的關係,其中一個百姓居然被硬生生擠到了前面。士卒收槍不及時,於是那個百姓就這樣被刺死了。
事已至此,情願的百姓就徹底失去了理智。而處於糾結狀態的荊州兵,卻是沒有第一時間做好充分的措施。
於是衝突開始升級,很快就有第二個,第三個……第n個百姓喪生。
最後的最後,五千人除了五百機靈的逃跑,居然有四千五百多人死在了刺史府前。直至一切都恢復了平靜,那些殺紅了眼的親衛們,才意識到自己要倒黴了。
他們哪裡還敢繼續留下來,二話不說衝向了北‘門’,一路劫掠殺戮,奪了不少的財物迅速遁出北‘門’,北上逃亡去了。
後來這批人情況如何姑且不說,反正因為他們,失態徹底失控。
不知道誰提出的,說是荊州刺史不顧百姓的生死,只想著自己手中的權柄不至於旁落。還說刺史為了手中的權柄,寧願把不聽話的人,都給殺了!
炸‘藥’爆炸了……
數百萬百姓自發的組織了起來,根本不需要有人煽動,直接氣勢洶洶的朝著襄陽這邊殺來。他們知道,刺史一天不下臺,他們就沒有未來。
他們或許怕死,尤其如今刺史府前的鮮血還沒有乾透。但是他們知道,若是自己不爭,子孫後代都得完蛋,除非搬離荊州。
然而,大家的祖墳就在荊州,大家的家就在荊州。日後自己死了,難道要葬身他鄉,不能落葉歸根?
大家捨不得啊!而且大家都清楚,只需要劉刺史下臺了,那麼大家的日子就會恢復了,拼一拼,給子孫後代拼出個未來也是好的啊!
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如今,已經等同於造反,但是他們已經不顧了!
而遠在襄陽的劉表,再次臥‘床’不起,聽聞昨晚還咳出血來了。
“蔡瑁和蒯氏兄弟還沒來嗎?”劉表躺在病榻上,虛弱的問到。
“回老爺,沒來呢……”管家嘆了口氣。
“罷了……罷了……荊州之地,不是亡於那些野心諸侯,而是亡於那些卑賤的商人,我作為刺史,實在是太不合格了……
想當年,先帝推崇謝信的《經濟學》。我作為儒家弟子,自是不屑一顧,不少人在我耳邊提起,我也是嗤之以鼻。
如今想來,我太小看‘經濟’二字了,這兩個字,不僅僅代表的是大量的賦稅,和百姓生活的富足,它居然還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屠刀啊!
早知如此,我應該好好學習《經濟學》,也不會落得如今這個地步了……”說到深情之處,劉表也是忍不住老淚盈眶。
“老爺……”管家也跟著哭了起來。
以前一直瀟灑自在的老爺,何嘗如此悲傷過?記憶裡面,也就是當年老夫人去世,老爺才如此傷心過吧?
只是到了這一步,一切都晚了。
荊州劉表,已經被推到了荊州百姓的對立面去。而在華夏大地,劉表二字已經和屠夫劃上了等號。
這意味著什麼?劉表不僅僅沒有為大漢守住最後的領土,死了只怕還得落得個千古罵名。對於士人而言,有什麼比得上這個更殘酷的?
次日,劉表公告荊州全境,退位讓賢。
下午,劉表去世,享年六十歲,在當時也算是高壽的了。
蔡瑁本想讓劉琮即位,但是作‘亂’的百姓卻不給,因為劉琮是劉表的後裔,以後長大了掌權了,天知道會不會也走上他老爹的路子?
最終,劉琦和劉琮都被排出了刺史候選人之中,不管誰上去,都必須要考慮荊州全境百姓的怒火。
至此,蔡瑁才發現,自己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因為他發現,就算劉表退位了,南陽郡那邊依然沒有任何動作。這意味著,僅僅是劉表退位,還滿足不了他們。
&n的,打了!”蔡瑁回到府中,在叫來蒯氏兄弟和荊州一干文武之後,憤怒的咆哮起來。
“打?我們拿什麼打?”伊籍苦笑著說到。
“此話怎講?”蔡瑁皺著眉頭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