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海禁稅收(第1/3頁)
章節報錯
開海禁的影響甚大。
除了漢王被騷擾之外,還有可憐的高麗。
海禁一開,高麗就沒了大明的保護,倭寇可以直接透過大明的海域,直抵高麗海關。
隨後,對高麗進行輪番的掠奪。
當然,這個結果,也是朱瞻基所樂意看見的。
小弟嘛,還是一直軟弱些得好,要是太強大,是會生出反意的。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整個朝廷都在觀看著各大海關的反應。
特別是浙東黨,密切關注著,一旦開海導致了什麼差池,他們便會立刻上書,攻訐太孫殿下。
不過,所幸有幾位大儒坐鎮,各大海關還不至於出現太大的問題。
海禁剛開的第一天,福州海關只有兩百多艘商船,通往國外,來回貿易。
而伴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下海的商人越來越多。
從兩百艘商船,變成了三百艘,四百艘,五百艘……
越來越多了。
因為這些商人,都從下海之中看到了利益,所以他們會前赴後繼。
所謂的貿易,是什麼呢?
就是將大明所現有的東西,都運到國外,在國外進行售賣,隨後換回真金白銀,又或者國外的東西,來賣到國內。
這樣來回倒換,貿易越穩定,給大明帶來的經濟收入也就越高。
因為,海關是要收稅的!
目前,太子爺與朱瞻基所商量的稅收,大概是兩成左右。
也就是十兩銀子,交二兩銀子的稅。
這個稅,不算重,而且能得到國家保護。
要是換做以前走私,起碼要給貪官們分五成。
與貪官們做生意,還不如與朝廷做生意,這筆賬,商人們是算的清清楚楚的。
而這樣的良性迴圈,也讓越來越多的商人下海了。
福,廣,浙,江一帶,幹得熱火朝天。
同樣的,大明帶出去貨物,商人們也會從國外進來許多新奇的玩意兒。
而朱瞻基所等待的,就是辣椒,和土豆種子。
目前,國外應該已經生產出來了,但還沒有普及。
若是有哪個商人將這兩樣東西帶回來,大明國內,便再也不缺糧食了。
不過,朱瞻基也清楚,這兩種東西的稀有性,註定不會那麼輕易能找到的。
但就目前這個情況來講,開海禁,的確帶來了很大的收益。
短短半個月,福,廣,浙,講這是個地方的手工業,突然多了起來。
浙江的紡織業,也越來越繁榮,因為從這裡賣出去的絲綢,棉布,產量一直在不停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