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有些難為情的看著董太啟道:“康平,我叔不讓我來找你,你可千萬別跟他說啊,要不他一定會打死我。”

董太啟知道自己老師的脾氣,再說年輕人嘛,都好個面子,自己也是深有體會,不疑有他的答應下來。

《基因大時代》

“謝謝你康平哥!我也知道你考科舉本來壓力就很大。

你放心,到時候我收的賀禮,哪怕是媳婦的嫁妝也得多給你拿點,讓你也寬鬆寬鬆!”任輝大喜。

“嗨!又不是圖你什麼,我一介書生不需要那麼多的錢。

你快去辦你的大事吧,早些定下來,我也早些喝你的喜酒。”

董太啟擺擺手,送著千恩萬謝的任輝就出了家門,看著對方遠去的背影,不禁有些空落落的一嘆,腦海中又浮現出自己恩師的樣貌。

吱呀一聲,私塾大門關上。已入初冬,明月懸空。

紫禁城乾清宮,太陽還在睡懶覺,宮裡已經是一片繁忙景象,一隊隊宮人在其中游走。

今天一大早朱祁鎮就被金英喊醒,這是他回來參加的第一個早朝,揉著惺忪的睡眼,任由太監宮女對他的“蹂躪”。

金英站在一邊催促:“手腳都麻利點,百官已經進宮了!”

朱祁鎮看了一眼外面天色,無奈的說:“剛到卯時,不用這麼著急。”

“大臣們許久沒有見您,估摸著有許多事要說,奴婢想著早去一會,也能堵住一些人的嘴。”金英解釋道。

朱祁鎮明白金英肯定是聽到什麼“不確定的訊息”了。

“是東廠那邊的訊息?”

“說是最近幾天廣東出身的官員,聯絡過於頻繁,怕是會有什麼不敬的舉動。”金英斟酌著說。

“哦?朕不是聽說出事之後,沒什麼人跳出來嗎?怎麼回事?”

朱祁鎮一回來就問了于謙,雖然朝廷裡對兩個事的反應挺大。

可在如此鐵證面前,倒也沒有人願意跳出來跟大是大非作對,只是對自己不夠寬厚有幾句埋怨。

“當時是胡尚書壓了下去,現在皇上回來了,江西的官員恐怕要為同鄉出頭了。”金英說道。

大明自開國以來,一直是南方進士多於北方。

這與北方多經戰亂導致北方學子水平不夠有關,也跟官員抱團拉幫結派有關。

出名的代表事件,有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

以翰林學士劉三吾、王府紀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試,北方仕子竟無一人中舉,成為轟動了全國的大事,差點鬧得南北分裂,大明動盪,這才有了後來的南北分開取士的成例。

而江西才子本就多,甚至有過狀元、榜眼、探花同出一省的盛況,一科科累計下來的同鄉,更是佔了如今朝堂過半的位置,自然就有抱團取暖之實了。

“誰領的頭?”朱祁鎮問。

“現在看來,應是大理寺右少卿習嘉言為主。”金英道。

朱祁鎮不禁冷笑,一個大理寺的右少卿,恐怕還聚不齊人心,後面還藏著大人物呢。

剛回來就被人如此針對,饒是朱祁鎮經過大海滋養過的胸襟,也包容不下這些朋黨了。

心裡有氣,梳洗打扮也沒了心情。隨便讓人料理兩下,就匆匆出門。來到奉天門果然氛圍不對,總有種被人暗中窺視的感覺。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