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百鍊成鋼 第四十六章:孟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董興額頭冒汗,答道:“是!是!臣謹遵皇上教誨,微臣告退。”
不久,孟鑑進來,與董興一樣,行禮拜見一套流程下來。
這孟鑑是胡濙的人,也是主張削弱勳臣的排頭兵。
同樣的幾句問話,換來了幾乎完全一致的答案,既然這樣,朱祁鎮也就放心了,這個孟鑑還是個識大體的,知道行軍打仗以董興為主,是個可用的人。
“孟鑑,你是戶部的侍郎,又是胡濙的門生,朕想問問你對廣州事的看法。”朱祁鎮已經梳洗完畢,此刻正襟危坐面對孟鑑。
“回稟皇上,若您是問黃蕭養事,臣認為癥結在田也在商。”孟鑑恭敬回道。
“繼續說。”
“是!這在田是指屯田之法、民田被佔的問題,這個是朝廷大多數人的看法,臣也就不再贅述了,臣主要想說說商事。”
孟鑑微微抬頭,見朱祁鎮正做傾聽狀,接著說:“商既是商人,也是海商貿易。商人是這廣州城內握住了衣食住行的那些人。
而海商貿易則是指,在百姓無法自土地上獲取必須的生活所需時,他們就必然會面臨兩個選擇:
一個是造反然後被朝廷剿滅,一個是自殺,所以大多數都會像黃蕭養這般,臨死前鬧他個天翻地覆。
而主要的原因就是除了造反外,他們恰恰已經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哪怕是同樣高風險的事都沒有。”
朱祁鎮聽得有些怔住了,孟鑑的這個理論與後世馬克思,關於生產力的表述有著驚人的相似。
“所以你的意思是,如果分配的方式不能改變,那麼就將所擁有的生產資料增加,這樣就算是社會最底層的普通百姓,也有了足夠的生活必需品,從而緩解甚至解決分配僵化,對社會制度更迭的推動?”
這下輪到孟鑑震驚了,朱祁鎮所說的話,乍一聽平平無奇,實際上卻蘊含著至理,那所謂的生產資料、分配方式、生活必需品等新鮮詞語雖然有些太直白,但是卻驚人的準確。
“皇上天縱奇才,臣五體投地!”孟鑑由衷感慨道。
要是讓這孟鑑知道我是“抄襲”老馬,估計會暈倒在廁所吧?
朱祁鎮不無惡搞的想,隨即又意識到後世的英國殖民美洲,不就是如這句話所說那樣,轉移國內矛盾從外部索取資源嗎?
看來為了世界和平,自己要提前他們走出這一步了,我堂堂中華君子和而不同,一定能讓那些落後的地方迅速發展起來,為了天下大同苦點累點也沒什麼。
“別拍馬屁,你既然這麼說了,自己心裡應該已經有了對策吧?”朱祁鎮問。
孟鑑深吸一口氣,有種視死如歸的感覺出來,他說:“臣認為,與其讓這‘黃蕭養’禍亂我大明,還不如給他們尋個去處,安我大明臣民之地。”
朱祁鎮知道他的意思,但還是裝成聽不懂的樣子問:“有話直說。”
“臣請皇上開海禁!”孟鑑跪在地上一字一頓的說。
“開海禁?”朱祁鎮眉頭皺起。
“對!請皇上開海禁,這樣縱使在國內無法生存,還可以去海外諸島!”孟鑑激動的說。
朱祁鎮原本欣賞的神色瞬間消失不見,他怒視孟鑑高聲道:“讓大明子民去海外生活?視大明境內子民生死不顧?他們活該被侵佔被壓榨?你想想你姓什麼?對得起亞聖留下來的學問嗎?你讀《孟子》的時候心裡就沒有愧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