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好像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的清閒過,從河南水災之後,這位皇帝陛下也很少再出紫禁城。

即使是出去,也最多是在京城轉轉,嚐嚐新鮮的菜餚,聽聽煙花之地的小曲。

九月初九正科鄉試

京城東南貢院上面的墨字匾額懸掛大門正中,大門東西兩側建有“明經取士”、“為國求賢”兩座牌坊。

朱祁鎮就站在“為國求賢”的牌坊下面,欣慰的看著步入貢院的仕子們。

“公子!你也來參加考試啊?”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

朱祁鎮扭頭一看,原來是東郭子瑜。

“好久不見,子瑜又長高了!去年成績不錯啊,希望你今年再接再厲,爭取考中解元!”朱祁鎮笑道。

東郭子瑜不好意思的撓撓頭說:“多虧了大哥幫忙,不是你教我怎麼答卷作詩,恐怕我今天就沒辦法站在這裡了,之前還沒感謝您,今天遇見了,請受欣德一拜!”朱祁鎮欣然受之,“取了表字,恐怕已經拜師了吧?哪家的先生?”

一聽是有名的大儒,朱祁鎮更是高興,連連點頭。

“大哥也是來鄉試的嗎?”東郭子瑜又問。

倒輪到朱祁鎮有點不好意思了,作為一個後世的靈魂,對於科舉的執念很難說得清。

好不容易天下安生,他這個皇帝自然想偷個懶來試試自己的水平。

得到朱祁鎮肯定答覆的東郭子瑜拉著朱祁鎮向貢院走去,邊走邊說大哥隨便指點自己兩招,就讓自己中了秀才,這要是考試豈不是手到擒來。

兩人這麼說著,跟著隊伍排起長龍。

京城科舉人數是整個大明最多的,原因嘛跟後世差不多,有教育資源,也有政策傾斜。

就在二人聊著一些街面上的新鮮事,朱祁鎮趁機詢問民間對朝廷一些政策的看法時,兩個乍眼的人大搖大擺的沒有排隊進了貢院。

“他們是誰?門口的人怎麼不管管?”朱祁鎮納悶的問。

“陳英、王倫!”東郭子瑜看著一紅一藍兩個身影,咬著牙說道。

見朱祁鎮對這兩個名字沒有概念,東郭子瑜解釋了二人的身份,使得朱祁鎮眉頭挑了又挑。

“倒真是好大的威風!”朱祁鎮哼了一聲。

東郭子瑜嘆了口氣,將當日與他們二人發生的衝突一一說明,“大哥要是碰見了他們,只當豬狗在叫,千萬別跟他們一般見識!

我家當時也是找了司禮監……忘了大哥跟司禮監關係更親近,倒是應該不怕他們,不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儘量少招惹為妙!”

“哎哎哎,把浮票拿出來!趕緊的!”一個衙役推搡了朱祁鎮一把說道。

朱祁鎮一個趔趄,看的旁邊等候的樊忠差點動手,被他一個眼神按了下去。

浮票就是身份證一類的東西,上面登記的有考生資訊還有一副簡單的畫像。

朱祁鎮將浮票遞過去之後,那衙役一看朱祁鎮是貢生出身,臉上橫肉一顫露出一絲笑容。

《仙木奇緣》

畢竟能做貢生的,家裡不是有錢就是有權有勢,自己這個小小的衙役還是得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