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請進!(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著這位正三品的大官哭訴,朱祁鎮無語抬頭。
看著屋頂的金龍,“行了行了,一個國朝正三品在朕這哭鼻子,傳出去讓人笑話!
金英你去通政使司衙門,將人都給朕叫來!”
等待金英回來的時候,帶回了足足十幾個身穿各類補服的官員,通政司衙門的人已經到齊。
朱祁鎮站起身子在幾人面前轉了兩圈,看著跪在地上的一個個官員終於冷聲開口:“誰將慶王的摺子遞上來的?”
一人聽見之後身子直接一頓,顫抖著抬起頭說道:“是臣。”
“沒有主官的授意,欒惲你一個右通政是怎麼敢直接決定藩王奏疏的去向的?”
朱祁鎮更覺得其中蹊蹺,通政使司通政使是老大,但是領導也不可能將所有的事都辦完,通常會分給左使一些實權。
也就是說的主持衙門具體事務,可這麼一個右通政使,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在衙門裡說了算吧?
面對朱祁鎮的疑惑,左通政龔全安回覆說:“當時臣並不在衙門內,皇上那天回來,就讓欒惲將奏疏送了過來。”
“那就是說,是你一個人拿了主意,將這份慶王的奏疏送到宮裡的?”朱祁鎮再看欒惲。
欒惲哆哆嗦嗦說不出來話,朱祁鎮越看越煩,不過視線卻先轉到其他人身上。
當即嚴肅開口:“以後所有奏疏,沒有李錫的同意,不得轉呈內閣與宮裡。
不過若是因此耽誤了什麼要事,你們自己心裡也掂量掂量,有幾顆腦袋夠朕砍得。
金英,將欒惲帶下去好好審問,看看他與慶王到底有什麼聯絡?
其餘人下去吧,李錫,回去好好管管手底下的人,幹好自己的事,做臣子的最終的是本分!”
暖閣清淨了沒多久,金英便帶著鮮血淋漓的欒惲回來,“皇上,他招了,他確實受了慶王的好處。
這才趁著您剛從廣東回來,有沒有其餘長官在的情況下,將奏疏送進宮來。”
“金英,你們司禮監以後辦個報紙,專門為朝廷傳遞懲治這些不法官員的事。”朱祁鎮看著地上死狗一樣的欒惲吩咐道。
金英一愣明顯是不明白所謂報紙是何物。
不等金英詢問,朱祁鎮主動解釋道:“報紙與邸報相似。”
看著金英似懂非懂的點頭,朱祁鎮再補充,“區別就是要將事情詳細化,直白化。
就算大字不識一個的百姓,聽到了這件事也能明白。
朕要讓你們司禮監用報紙,引導社會輿論,也讓那些亂用朝廷政策的貪官無所遁形。”
這麼一說金英就徹底明白了,雖說對輿論不熟,可大概一想總跟風言風語意思差不離。
“皇上聖明!這樣一來,天下百姓都能知道您的苦心了,再也不用被這些個文人左右。”金英由衷的歎服。
朱祁鎮點頭再補充一點,“還有,報紙也要將民間的疾苦記錄傳播,要讓朕坐在京城就知天下事。”
“是,皇上聖明!只是單說報紙是不是不能顯出皇上想法的精妙,奴婢請皇上為報紙賜名!”金英順便拍了個馬屁。
朱祁鎮頷首沉吟片刻後說道:“既然是為了大明百姓所創,就叫大明報吧。”
“有皇上的賜名,大明報必定能夠將皇上愛護臣民的聖心傳播到大明的每一寸土地上!”
定下了大明報的開辦事宜,朱祁鎮又與于謙通氣,有了官方的報紙,民間難免不會跟風。
可這樣一來,就面臨監管問題與是否會被其他人利用的一系列問題。
最後決定日後所有民間舉辦的報紙,都要在通政司衙門備案登記,由通政司做這個主管監督單位。
自此大明的通政司不再只是京城的衙門,而是開遍了整個大明,成為了與監察御史並行的糾察制度。
正陽門西北,從現在起,不單單是擁有讓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衙門,還坐落著大明的第一家報館大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