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

人跡稀少的深夜,父子二人終於再次回到了安慶。在短暫的闊別後,這裡的一切還像先前那樣,像個熟睡的嬰兒,躺在天地的懷抱中,悠然自得的吸收著日月之精華……

而凌峰也許包括孩子,卻好像已經走過幾個世紀,再次領略了人間的滄桑……

回到家裡孩子和往常一樣,隨便吃了些外婆準備好的飯菜,等洗漱完畢,就和媽媽躺到了床上。

而凌峰可能因飢餓過長,似乎和孩子一樣,在食之無味中,很快就草草了事……

已經放下碗筷的凌峰,依然是憂慮重重。心想接下來該如何向家人彙報,既能在安撫她們的同時,又能獲得她們最大的支援。

因為他明白,對於一個普通而又關愛孩子的家庭來說,不管是孩子,還是金錢都顯得格外重要。所以,他覺得必須和她們闡明利害,要把她們對孩子的康復與支援,建立在她們自主選擇的基礎上。因為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更加有效,避免日後的阻礙和矛盾。

因此,思索之中,凌峰就告訴她們說道:“在你們明白所有的情況下,只有兩個選擇,第一是選擇機構康復,結果,可能是花掉十幾甚至幾十萬,孩子可能不但不會好,甚至還會變得更加嚴重。

第二就是留在家裡,我親自康復,雖然我沒有經驗,也難絕對保證最終的結果,但我卻有絕對的信心,最起碼孩子不會變得更嚴重。但前題是,如果選擇後者,那你們就必須無條件接受我的方法,並協助我一起去做……”

凌峰一口氣說完,又用潛在威逼的方式告訴她們說道:“你們考慮一下,兩個選擇,要麼我聽你們的,你們怎麼說我就怎麼做。要麼你們聽我的,我怎麼說,你們就要怎麼做!”

果然,孩子的母親和外婆,在珍惜金錢和對凌峰的信心與希望中,毫不猶豫選擇放棄機構,讓孩子在家讓凌峰親自康復!

這樣的結果,早已在凌峰的預料之中。他之所以廢話連篇,主要是希望她們在毫無抱怨的日後,能全力配合自己康復孩子。

因為,凌峰如此而言,表明上是讓她們自主選擇,實際就等於讓她們徹底失去了犯錯與犯錯後繼續犯錯的生存機會,以及和凌峰討價還價的權利。

因為,只有如此,即使在任何情況下,只要屬於孩子的康復範圍,她們誰都難以反駁和違背凌峰的言行……

因為,孩子雖然存在一定個體差異,但只是聽覺敏銳,而並非變異。如果在良好的環境中,只要稍加註意避免刺激,是很難誘發自閉症。因此,她們同樣有著難以推卸的責任。

因為,很早以前,凌峰就不止一次告訴過她們,養育孩子該如何如何。孩子對聲音反應強烈,該如何如何。可是,她們不是反唇相譏,就是置若罔聞……

所以,為了避免她們繼續犯同樣的錯誤,凌峰心想要儘量做的徹底,把她們繼續製造問題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因為,只有如此,萬一她們再繼續沉迷於習慣性的錯誤與無知,甚至自私的情緒中,他覺得自己就可以痛下決心,將她們的心情置於死地。甚至在關鍵時刻,自己會毫不猶豫的離家而去……

因為,為了孩子的康復,是她們自主的選擇……

因為。這是她們主動的承諾……

因為,這是她們彌補過失的機會……

因為,孩子的康復,是場沒有硝煙而又曠日持久的戰爭……

因此,誰都難以保證,一個原本就不算太平的家庭,完全有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問題,再次波動整個局面,甚至誘發其他意外事件,也遙未可知!

因為,有了這樣孩子,就算原本一個完美的家庭,也容易導致矛盾與紛爭。特別是雙方父母的介入,再加上原生家庭的負面問題,最終導致不堪的局面,已是屢見不鮮。

吵鬧,意見不同,難以溝通,甚至相互排斥與報復,詆譭,推卸責任,缺乏相互理解和支援。甚至離婚,自殺,到最後的結果,孩子的問題還沒有來得及解決,反而因此,由於家人的脆弱與無知,甚至很多家長或代養人,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礙,於是反而讓問題變得更多更復雜,而妨礙整個家庭的正常生活,更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成長與康復……

由此可見,孩子的問題,很容易連帶性波及到整個家庭。甚至因此,導致很多家庭最終走向解體,支離破碎也屬常情……

因此,凌峰所說的一切,原因很簡單,目的也很明確,就是為了孩子的未來,最大限度為了整個家庭的穩定,將一切負面意外事件,儘量扼殺於搖籃之下,全力以赴做到防範於未然……

然而,夜深人靜之時,凌峰看看早已經熟睡的母子,想想孩子優秀的一面和同時存在的問題,以及三年多來,在鄉下外婆的養育下,出現的緩滯,倒退與父母分離,以及現在已經確診的自閉症……

雖然,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看起來一家人都把他當作萬歲至上太歲降臨。可他卻像只千年冰封的龍蛋,始終讓人在擔憂的期望中,欲孵難化欲罷難休……

憂思竭慮中,凌峰總覺的孩子的問題,主要是他本身存在的敏銳點,再巧遇以外婆為主的誘因,誘發的身心發育障礙。

這種身心發育障礙,如果排除孩子個體差異,那主要是後天環境缺乏健康,誘發和惡化了孩子的心理,生理,神經系統的原始功能。繼而以此為中心,連鎖性影響到孩子整個精神體系與生理層次的發展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