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小說寫作對話常用語(第1/30頁)
章節報錯
語言基礎
(一)
小說的說話方式與日常說話有些區別:
第一,小說中多用程度(太、很、非常、十分、多)、“真”字、“好”字來修飾詞語,例如太棒了、很棒、真棒、好棒。
第二,小說中句尾多加語氣詞:啊、呢、喔、哦、吧、嘛、啦、呀、耶。例如好啊、好吧、好啦,是啊、是呀、是呢、是喔,真好呢、可以的喔,不是的啦、不對啦、怎麼會呢、這怎麼可能嘛、這不太好吧、別這樣啦、這可不行哦、不要這麼說嘛。這些語氣詞大都有個口字旁。
肯定方式(對)和雙重否定方式(沒錯),都可以表達同一個意思。“沒錯”強調檢查了沒有錯誤,常用於需要檢查錯誤的情況下,而“對”不用檢查錯誤,直接的肯定。
肯定詞和否定詞放到一起來表示不確定:例如“是”是肯定,“不是”是否定,那麼“你是不是做了?”就表示不確定。再例如“該”是肯定,“不會”是否定,“你該不會做了吧?”這類詞有很多,例如是不是、對不對、要不要、能不能、會不會、可不可以、該不該、能否。
不確定對方的意願,考慮對方的意願,用要不要、好不好、可不可以、好嗎、能否、可以...嗎、能...嗎,如果不介意的話、可以的話、方便的話。
“嗎”字也表示不確定:是嗎?不是嗎?
否定表示肯定:你不是說過嗎?不來坐會嗎?不是說好了嗎?看似否定句,卻表示肯定的意思。不想表現堅定的肯定,就用這種委婉的說話方式。
了:例如“我寫”和“我寫了”。“我寫”表示我準備寫,或者我正在寫,而“我寫了”表示我已經寫完了。也就是說“了”字表示動作的完成,如果沒有“了”字,表示動作準備做,或正在做。
就:例如他寫完作業,就出去完了。“就”表示立即就做。
那:那麼,那樣的話。依據當前的情況,因此做出的判斷。例如那我該回家了。那就:那麼就是該怎樣。
都:表示達到完全、整個的程度。例如我的心都涼了。
還是:表示原來的選擇不行,建議另一種選擇。例如我們還是別去了吧。否定了原來的選擇“去”。
好:例如“好,出發。”表示達到滿意的條件。
近義詞:
第一:側重點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近義詞。例如做錯了事而道歉,對方可以說沒關係、不要緊、沒什麼、沒事、別介意。沒關係側重於做錯的事不會影響到關聯的事物。不要緊側重於做錯的事程度上不嚴重。沒什麼和沒事側重於做錯的事不會造成什麼問題。別介意側重於希望對方心裡能放下。
第二,說話有通俗、口語化的表達方式,和顯得正規、書面化的表達方式,而出現不同的近義詞。例如“別去”顯得通俗、口語,而“不要去”顯得正規、書面化。同理,“幹啥”是通俗的口語,“幹什麼”顯得正規的書面化。
倒裝句:例如“說什麼呢你”,“幹嘛呢你”。就是為了強調動作,所以先說動作(謂語動詞),後說主語。
(二)
主謂賓結構的本質就是動作執行者(主語)、動作(謂語動詞)、動作物件(賓語)。
賓語後面的第一個詞,如果是名詞,可能是雙賓語句型,如果是動詞,可能是賓語補足語句型。例如:我(主語)給(謂語)他(間接賓語)蘋果(直接賓語)。再例如:我(主語)把(謂語)屋子(賓語)掃(賓語補足語)乾淨。
直接賓語常表示主語(動作執行者)向賓語(動作物件)傳輸的事物。例如張三教李四(間接賓語)知識(直接賓語)。
賓語補足語往往表示謂語動作的目的,也就是讓賓語狀態的改變。例如他(主語)使(謂語)機器(賓語)轉動了(賓語補足語)。
定語使名詞具體化,副詞使動詞具體化。
定語分為形容詞、數詞、名詞所有格。如果只說“貓”,這個概念太抽象,如果用定語限定範圍:小明的(名詞所有格)一隻(數詞)白色的(形容詞)貓(名詞),這樣貓就具體、清楚了。
副詞分為程度副詞、頻度副詞、方式副詞等。例如貓經常(頻度副詞)悄悄的(方式副詞)用力的(程度副詞)抓(動詞)鼠。
事件的狀況:
動作執行者、動作、動作物件這樣的主謂賓結構構成一個事件,那就要說明這個事件的時間、地點、原因、結果、目的、條件等,這些就是狀語,表示事件的狀況。
對話常用語目錄
第一部分:問答
1.詢問情況、內容、方法、原因、目的、意願。
2.回答肯定(也包括同意、相信、覺得好、知道等形式)或否定(也包括沒有、覺得不好、拒絕、阻止、不管、不相信等形式),肯定、否定之外,還有不確定、不知道、不理解、忘記了。
第二部分:情感
1.喜歡和讚揚,討厭和批評,道歉和原諒。被討厭和批評了,才要道歉,道歉後被原諒。
2.情緒:高興與生氣,憂慮和安慰,無所謂的態度。
第三部分:人際交往
1.見面、介紹、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