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紅巾軍闖江浙連破五城 克鎮(第1/4頁)
章節報錯
第十六章 紅巾軍闖江浙連破五城 克鎮江朱元璋設署稱王(7頁)
1356年三月,張士誠從高郵遷都到隆平府(今蘇州),以承天寺為執政場所,改稱周王。他盤腿坐在大殿中,向大梁射上三箭,作為標識。
由於張士誠出身貧苦,“周國”政權初創之時,他就下令廢除元朝施於農民和鹽民頭上的苛捐雜稅。為了促進農業發展,1354年(至正十四年)三月,張士誠頒佈《州縣務農桑令》。
此令曰:“元氏之亂多在民窮,夫獨(難道)其君(皇帝)之不仁哉?良以(的確因為)有司(地方官吏)不宣德意,妄立科條,志在肥家(統治之地),不恤民隱(傷痛)。百姓求生無路,引義不能,遂至崩解。餘(我)起兵之意,誠欲出(救出)生民於塗炭,予所在以安全。食為民之天,農桑為民事之本,有土有財只在利導,既富且教,尤要提攜。令下之日,務(務必)曲(周到)體(體會)餘衷,相機度(衡量)宜,俾(使)處處有生養之具(飯食),毋徒以文具(空洞的條文)相塗飾也。用命慎擇長吏,嗣後(隨後)以民生登耗(增減)為殿最(優劣)。”
為了整飭民風,匡扶綱常(三綱五常),張士誠決定發展教育,頒佈了《州縣興學校令》。
此令曰:“風化之本系人倫,賢才之興關學校。今者豪傑並起,相與背叛,良由(的確因為)父子、夫婦、兄弟之道失序,故君臣之義不明,廉(謙恭)恥道(道德)喪,王綱(君為臣綱)解紐(脫離權柄),實在於斯。凡屬州縣,聿稽(考證)前典,務選明博好禮之士朝夕諷誦(背誦朗讀),以修明倫序(人倫次序),以興起賢能。”
在隆平府,張士誠設立學士院,開辦弘文館,招納“將吏子弟、民間俊秀”,入學者的日常飲食和津貼都由“周國”政權提供。
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1365年,張士誠在江浙地區先後兩次舉行鄉試,遴選了一批優秀的讀書人為官。他還設立禮賢館,廣納四方文士,江浙一帶的知識分子紛紛前來投靠,施耐庵、羅貫中、陳基、陳維先等元末名士都曾在張士誠帳下任職,為其出謀劃策。
不久,張士德以隆平府(姑蘇城)為依託,接連攻佔周邊城市常州路城、松江府(今上海松江區)。
張士德,生一張佛手瓜臉。長一對臥龍眉——眉秀彎長,毫稀見肉,眉尾上揚,伏射天倉,居額有彩。眉下嵌一雙夜明眼。印堂略窄,下挺一隻君子鼻——梁高不露骨,天根寬而有勢;年壽挺拔,準頭圓潤有收;蘭臺、廷尉適宜。
古代面相學認為:臥龍眉主使兄弟眾多。夜明眼主使心高志大,性情剛強,最為獨斷,屬大貴中富之相。君子鼻者為人正直,見強不怕,見弱不欺;少年得志,中年大發。
再說朱元璋,以應天府為大本營、根據地,命令總管徐達、湯和等人攻打鎮江路城(今江蘇鎮江市)。
他依然擔心士兵們進城後搶劫財物,濫殺無辜,因此告誡諸將說:“我自起兵,未嘗妄殺。今爾等將(帶領)兵往,當體(體會)我心,戒(警告)戢(約束)士兵。城下(攻下)之日,毋焚掠、毋殺戮!有犯令者,處以軍法;縱(放任)之者,罰無赦!”
各位將領皆叩頭應道:“謹受命!”
1356年三月丙申(十六)日,徐達、湯和、廖永安、俞通海率部水陸並進,攻打鎮江。
鎮江古城呈不規則的四邊形。南面、西面利用運河作為護城河,北面借用北固山作為屏障。此城東西間略窄,南北間較寬,城牆周長約6482米(不含北固山)。
東牆從北固山東南角起,封閉北固山與其南丘(今烈士陵園)的隘口後,延南丘東麓向南延伸到東門坡北端後,延東門坡、今夢溪園巷、今酒海街東側略向東南延伸,直到今日工人療養院南面運河岸邊。
南牆從東牆南端延運河向西直到今珍珠路西北端向北轉折之處止。
西牆從今珍珠路西北端向北沿雙井路西側穿過今長江路,直到長江邊止。
北牆從西牆北端沿長江路北側向東延伸,直到長江路東端(北固山的西麓)止。
此城有四門。
東門位於東門坡路與今中山東路交匯處的東側東牆。
南門位於距離東南牆角約300米的南牆處。進入南門是條几米寬的路,叫南門街(今稱南門大街),斜通西北,直達東門街(今中山東路)。
西門位於今雙井路與大西路交匯處的西面西牆。門離西面運河大約有120米,此外建有甕城,在甕城南牆開有一個城門。此處易守難攻。
運河經過甕城後折向西流了大約416米才向北進入長江,在直達江邊的西牆北段的西面形成一個大約500米長、433米寬(約216500平方米)的平原。
北門(叫仁和門)位於長江路東端(北固山的西麓)。門內一條石板街(民國時拓寬,今為解放路)貫通鎮江南北。石板街的西面是一個練兵的大校場。
三月丁酉(十七)日,朝廷下旨在杭州設立行樞密院,命江浙行省左丞相實達特穆爾兼任行樞密院知院,統領行省各路軍隊,並可便宜行事,圍剿起義軍。
這一天,按照軍事計劃,徐達所部先鋒趙德勝和鎮撫丁德興及陸仲亨先行攻佔了鎮江西津灣元軍的苗軍水寨。其首領率殘部逃遁。
接著,大部隊渡過江邊的運河在鎮江城西集結。湯和、徐達採用攻打金陵的戰術,架起20部雲梯,兩部一組靠上垛口,集中300名弓弩手(分為10個小隊)掩護蟻兵,攻打約433米長的西牆北段。
戰鬥持續了一天,紅軍攻進鎮江城,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從一品)定定和守將段武繼續頑強抵抗,直至戰死。
戰鬥結束後,湯和、徐達等將軍自北門(仁和門)進城。因朱氏紅軍紀律嚴明,官兵秋毫無犯,城中平靜如常。
進駐鎮江後,徐達沒有忘記朱元璋的囑託。
事先,朱元璋對他說:“我聞鎮江有叫秦元之者,才器老成。爾當尋訪,告之我欲見也。”
徐達在城內遍訪,找到此人。此人名叫從龍,字元之,洛陽人。曾經是元廷官員,官至江南行御史臺侍御史(從二品)。見天下大亂,辭職避居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