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起義軍再發力開疆拓土 朱元(第1/6頁)
章節報錯
第十五章 起義軍再發力開疆拓土 朱元璋率紅軍攻佔金陵(13頁)
自從“天完國”元帥倪文俊於1355年正月再次攻克沔陽(今仙桃市)後,他率部接連攻克襄陽路城、中興路城(今湖北荊州市),使“天完國”從困境中走出,出現振興局面。徐帝欣喜不已,晉升倪文俊為統軍元帥。
1355年五月,鎮守湖廣行省武昌路城的元廷威順王(螭鈕金印藩王、從一品)寬徹不花(元世祖後裔)調集重兵圍剿倪文俊。他命王子報恩努、接待努、佛嘉努會同湖南元帥何思南,以大型戰船四十餘隻載15000多將士,水陸並進,想要收復沔陽,自己則帶王妃、子妾同行。
船至漢川縣雞鳴汊,水不作美!水淺致使大船擱淺。漢川位於沔陽北面的漢水下游,直線距離45公里。倪文俊接到探報,迅速組織上百隻竹筏,在前端固定一個大木盆,放置澆了燃油的木塊。逼近元軍戰船時點燃木塊,烈火熊熊,元軍驚恐萬狀,放箭阻擊。撐筏的水兵紛紛跳入江中,把火筏推頂戰船。引燃敵船後,倪文俊滿載短弓手、大刀兵的小舟紛紛圍近大船。先是射殺跑到甲板的元兵,隨後登上敵船。
威順王的兒子接待努、佛嘉努皆被殺死,報恩努及王妃、子妾被俘,寬徹不花狼狽逃回武昌。
七月壬寅(十九)日,“天完國”統軍元帥倪文俊再次攻下湖廣行省的治所武昌及行省直隸漢陽府,控制了長江中游地區。接著修建宮室,進行遷都的準備工作。
這次率部攻打武昌、漢陽的是倪文俊的大將陳友諒。敗將威順王寬徹不花在南方已無立足之地,先跑到雲南,再進入四川,然後跑到陝西行省成州(今甘肅隴南市成縣),再也沒有回到武昌。
十月,倪文俊命令陳友諒帶領水師順江而下攻佔江州(今江西九江市)。佔領江州後,陳友諒接著進入鄱陽湖,攻佔了鄱陽湖東岸的江浙行省饒州路城(今鄱陽縣)。
從鄱陽湖西南康山處的贛江南支流入湖口到南昌的直線距離約60公里。顯然,紅巾軍已經威脅到江西行省治所興龍路城(今南昌市)。朝廷大為震驚。
徐帝接到倪文俊的戰報後,喜笑顏開,批准他的報請,晉升陳友諒為領兵元帥。
陳友諒,沔陽府玉沙縣(今洪湖市)人。原是沔陽漢水漁家之子。祖父陳千一,原姓謝,因入贅陳家改隨陳姓。父親陳普才有五子,陳友諒排行第三。
他少年時讀過一點書,略知文義。其膂力過人,喜歡習武。後來在洪湖東面的烏林鎮謀得一個小官。烏林鎮位於沔陽南面65公里處。
陳友諒生一張鴨蛋臉,略瘦。長一對武明眉——彎長有角,居額過目,不散不亂,眉伏五彩。下嵌一雙下白眼。印堂較窄,下挺一隻開風鼻——山根、年壽高凸,準頭肉少,鼻大毛長。唇上蓄八字形短鬚。
古代面相學認為:武明眉主使聰明能幹、得美賢之妻、亦生貴子,是富貴之相;其兄弟眾多,均有富貴。下白眼主使兇狠、波折。開風鼻者心性好勝,少年得志,中年見發,不久末運大敗。
十月份,為了更有力地剿滅起義軍,元廷在揚州設立地方軍事指揮機構——淮南江北行樞密院。
察罕帖木兒的部隊在朝廷支援下發展很快,達到一萬餘人,自成一軍,屯駐在亳州南面偏西直線距離約95公里的潁州沈丘縣(治所是今安徽臨泉縣)。
說來也怪!元軍的正規部隊與劉福通紅軍交戰,每每敗北。察罕帖木兒帶兵攻打劉福通紅軍卻屢戰屢勝。
不久,駐紮在鄭州滎陽縣的一萬苗軍叛元,不聽調令。察罕帖木兒奉命討伐。他利用夜晚率部突襲了苗軍,將他們全部俘虜。恩威並施降服幾個頭領後,帶領他們駐紮到滎陽以東約58公里的中牟縣(今屬河南)。
劉福通察覺到察罕帖木兒已成為元廷最兇狠的鷹犬,決定要消滅他。於是調遣20萬紅軍圍攻中牟城。
察罕帖木兒很聰明,看見紅軍兵馬10倍於他,採取堅守之策。並以生死利害曉諭全軍,鼓勵將士說:“自古以來,狹路相逢勇者勝。諸位隨我,何時打過敗仗?苗軍兄弟們,敵軍雖多,箭法不準,攻城只能一個一個爬。爾等隨我居高臨下,只要英勇無畏,以一當十,就能滅敵於城下。”
防禦作戰時,察罕帖木兒派親兵分查四門。哪裡軍情緊急,他就親臨現場指揮,極大鼓舞了士氣,攻城紅軍死傷無數,城下屍體堆積如山。
劉福通不能短時間取勝,面臨軍糧緊缺,又擔心東面30公里的開封出動元軍攻其背部,最後只好撤退。察罕帖木兒性格兇狠、如狼似虎,率兵三千出城追殺,追殺了十餘里,又有無數紅軍士兵慘遭殺戮。
隨後,察罕帖木兒調駐虎牢關。虎牢關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虎牢關位於今河南省滎陽市市區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鎮境內,與東面河南行省治所汴梁路城(今開封市)直線距離約99公里,和西面的洛陽直線距離約72公里,是洛陽的東門和重要關隘。又稱汜水關、成皋關、古崤關。
察罕帖木兒駐守虎牢關,可以東西南北兼顧。東可護衛鄭州、汴梁;西可護衛洛陽;南下可以馳援滎陽、密縣(今河南新密市),北渡黃河北能夠增援溫縣、懷慶路城(今河南沁陽市)。
為了使風雨飄搖的蒙元江山早日安定,元順帝決定親自祭祀郊廟,祈求神靈保佑。
十月癸酉(二十)日,哈瑪爾上朝奏言:“郊祀之禮,要以太祖廟配祀。
皇帝出宮,至郊祀所,要便服乘馬,不設內外儀仗隊和教坊隊,齋戒七日,在別殿內散齋四日,致齋三日。兩日於大明殿西幄殿,一日在南郊祀所。”
丙子(二十三)日,為了郊祀,元順帝命令皇太子祭告太廟。
十一月壬辰日,元順帝親自到南郊祭祀上帝,敬獻祭品。接著,由皇太子敬獻祭品。最後,代理太尉、右丞相定珠敬獻祭品。
甲午日,元順帝任命臺哈布哈為湖廣行省左丞相(從一品),令總兵招安或捕捉倪文俊。要求中興路、襄陽路諸軍全部聽其節制,照舊論功行賞,宣敕詔書、頒發晉升官爵的金銀牌憑證。
這個月,劉福通命令“宋國”中路軍一支部隊避開虎牢關的察罕帖木兒,從其西面約51公里的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會盟鎮老城村)北渡黃河。
會盟鎮老城村是孟津縣故城遺址地,在今孟津縣城以東19公里處。因此處黃河河道坡降變小,水流放緩,加之河道較窄,是公認的黃河中下游分界點。黃河在孟津流經最後一段峽谷(小浪底峽谷)後進入華北平原。歷史上,古孟津一直是黃河中下游的重要渡口
“宋國”紅軍由孟津渡過黃河進入朝廷腹地後,很快攻佔了渡口東北約37公里的中書省直轄路懷慶路城(今河南沁陽市)。
朝廷遂命河南江北行省右丞(正二品)布哈率元軍討伐。布哈攻打這支紅軍未能取勝,河南行省遂命察罕帖木兒率軍渡河,攻打這支紅軍。
察罕貼木兒似乎成為“宋國”的天敵,他一出馬,很快就打垮“宋國”紅軍,收復了懷慶城。
元廷大喜,表彰其功,晉升他為中書省刑部侍郎(正四品),加為中議大夫(文散官、正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