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取和州保和州化險為夷 朱總兵嚴治軍身陷火併(10頁)

1355年(乙未歲),正月戊午是朔日(初一)。

滁州糧草嚴重匱乏。郭子興五萬人馬,即將坐吃山空。他的將領們紛紛議論如何是好。郭子興想了一些辦法,但都行不通,唯有派兵下鄉四處強行“買糧”,實為搶奪百姓的口糧。朱元璋多次勸阻,郭帥不聽,他鬱鬱寡歡,以致生病。

搶糧度日不是長久之計,軍民關係日益緊張,郭氏紅軍已經被人罵為土匪、強盜。吃不飽計程車兵也牢騷滿腹,甚至罵娘,搞得郭子興一籌莫展,心煩意亂。

元末,滁州屬揚州路,轄區面積不大,只有城區和來安、全椒二縣。來安北面屬泗州地盤,已被趙均用控制。西北定遠原屬濠州管轄,雖然已經被朱元璋掌控,但是產糧不多,況且養有一萬多兵馬,也是捉襟見肘。

城西是五尖山山脈,一支餘脈向東北延伸,進入定遠境內,一支向西南延伸,進入全椒境內,形成丘陵地貌,產糧不多。自從朱元璋攻下全椒城,不僅駐紮了4000兵馬,也為滁州貢獻了一些糧食。

城東為崗地,滁河平原大部分位於六合縣。這次雖然間接控制了六合,但是六合保衛戰後已經購買了百姓的大部分餘糧,再次“撒網”購買,也很難買到。

一天,東門守衛向朱元璋報告,有一大批身份不明的部隊兵臨城下,他們趕緊關閉了城門。為首的說要見朱元璋。

朱元璋急忙來到東門城頭,向下詢問來者:“我是朱元璋,請問義士尊姓高名?”

來者答道:“在下姓鄧,名友德,抗元兩年,久聞朱公大名,特從盱眙前來投靠。”

此人真是少年英雄,才17歲。生得一張橢圓白淨臉,搭配的五官透出一片俊秀。看眼,那是丹鳳眼;看眉,那是臥蠶眉——眉身微曲,濃黑上揚,伏射天倉;看鼻,那是天膽鼻——山根現斷 ,年壽高聳,準頭圓大;蘭臺、廷尉微微內收,鼻大氣足。

古代面相學認為:臥蠶眉者忠義過人,若配丹鳳眼,智慧極高,心性剛直,文武雙全,大吉之相。而天膽鼻主使膽大過天,這種人智勇雙全,事業多有兇險卻能成功,少年便創基業,六親難靠。

再看他的裝束,雅緻不凡——髮髻不罩巾、不插簪,只用淡藍絲帶纏繞根部,在前面打個花結;身穿淺棕紅斜襟蓋膝短戰袍,交領斜襟邊繡條略寬的淡藍花紋,底襟邊繡條略窄的淡藍花紋;腰腹前系一條方形玉銙單革帶,革端至腰側,兩端連線的藍絲絛勒住後腰,在右側打個活結,垂下兩根絛穗;左側革帶處卡一片鑲有一顆綠松石的掛鉤,懸一把帶鞘雁翎刀,彎首刀把帶有護手橢圓之鐔;腳著一雙翹頭棕紅靴,靴頭面貼一塊黑色靈芝紋皮,靴筒兩側對貼一塊黑色圓壽紋皮。

朱元璋望了望不遠處黑壓壓的部隊非常吃驚:一個少年竟然統領著萬餘兵馬!他趕緊下城開門迎接。他先請鄧友德通知部隊在城外安營紮寨,再把少年英雄及一個隨從接到家裡,叫馬伕人安排酒飯,為其接風。

鄧友德(鄧愈),1337年(元至元三年)農曆二月十五,生於虹縣龍鬚裡(今安徽泗縣大路口鄉大營村)。他的家庭富足,父親叫鄧順興,重氣節,講信義。元末兵荒馬亂,被鄉親推為團練,組織兵馬,保境安民。

鄧友德聰慧好學,勇武過人,15歲時加入父親的部隊。1353年,鄧順興在和元軍作戰時,中箭身亡。鄧友德的哥哥鄧友隆接任團練。不久,鄧友隆又病逝。16歲的鄧友德真是“六親難靠”,只好接掌兵權,親率部隊與元軍作戰。每次作戰,他都先身士卒,衝鋒陷陣,軍中人人都佩服他的勇猛,服從他的指揮。

經過交談,朱元璋瞭解了鄧友德的情況,很高興,徵得同意,給他改名鄧愈。“愈”寓意“勝過眾人”。考慮他帶有上萬兵馬,朱元璋提請父帥任命鄧愈為管軍總管。

開始,郭子興有些猶豫,不想接納。他尋思:本來就糧食匱乏,又來一萬人,如何養的了?

朱元璋開導說:“鄧愈一直帶兵反元,歷經多次戰鬥,是員將才。聽聞他們帶有糧食,足夠吃一陣,無須我們提供。”

如此一來,郭帥也就答應了,同時正色道:“那這支部隊爾管,沒有糧吃毋找我!”

朱元璋竊喜,拱手低頭答道:“元璋遵命!”

不久,他考慮到鄧愈畢竟太年輕,萬一戰鬥中有個閃失,勢必影響他的一萬人馬。於是,把單槍匹馬、年長厚道的胡大海安排到他的手下擔任先鋒。算是未雨綢繆吧!

一日,郭子興召集將領商量出師攻佔官兵的城池,解決糧食問題。朱元璋借病推辭。郭子興知道這個義子足智多謀,再三派人請他。朱元璋只好抱病參會。

會上七嘴八舌,有的說攻佔揚州,有的提出奪取廬州(今合肥市)。但是都不中郭帥的意。朱元璋一直沒有說話。最後,郭子興很客氣地徵求義子的意見。

朱元璋這才建議說:“困守孤城,誠非久計。今欲謀食,所向唯和州可圖。”

和州屬於上州,治所設在歷陽縣,州、縣兩衙同城。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在和州設萬戶府鎮守,屬淮西總管府。

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置和州安撫司。

至元十五年,和州安撫司升為和州路,轄歷陽、烏江、含山三縣。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和州路又降為和州,劃屬廬州路。

和州(今安徽馬鞍山市和縣)地處皖東,位於滁州正南略偏東,中間隔著全椒縣,為江淮水陸要衝。東距長江6公里。西離所轄含山縣昭關直線距離28公里,封鎖昭關,可擋廬州來犯之敵。

春秋時期,昭關為吳楚界關。公元前522年,楚國大夫伍奢次子伍子胥被通緝,想過昭關逃到吳國,結果愁白了頭。

和州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南大部為沿江平原,海拔50米以下,盛產稻米。佔據和州,兩萬兵馬的糧草基本不愁。

“如何圖之?”郭子興問道。

朱元璋接著說:“然其城小而堅,難以力勝,可以計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