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仔細檢視證人呈上來的戶籍證明,點了點頭。

此人確實是邊疆的百姓,如果他說見到過戰神毋庸置疑。

因為戰神在邊疆,京城的百姓只聽過其名,未見過本人。

畢竟戰神一直活躍在邊疆英勇善戰的戰績大家略懂一二,如今說三皇子並不是人人稱讚的戰神他不敢相信。

若是文武百官對三皇子起了疑心皇家的顏面也蕩然無存。

他一向注重皇家的顏面,此次太子並沒有提前跟他報備突然在朝堂上告發三皇子令他不知所措。

他依然對太子的說辭十分困惑便命令,“各位大臣也不用議論紛紛,來人傳胡七上殿。”

他寧願用胡七來對質,希望三皇子不是欺瞞他。

畢竟他之前對三皇子的期待較高,如果這一切都是假的他自己就打自己的臉了。

此時他也不太相信三皇子會欺騙自己和滿朝文武,他想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只要胡七上殿證明身份和自己的功績就一目瞭然。

畢竟封建時代屬下的功績記錄在將軍身上的事情屢見不鮮,在他看來並不是什麼大事。

所以大家不必在此猜來猜去,說萬般語言還不如有證人和證詞。

皇上吩咐太監去辦事,太監點頭便去找胡七。

三皇子近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出門都不帶著胡七。

畢竟胡七已經被太子盯上,他再貿然的讓胡七在身旁定會遭人閒話。

胡七雖然是有能力的干將,但功高蓋主導致今日之事,三皇子還沒想好怎麼說胡七的來歷。

大臣們互相議論此事是否屬實,為了找回真相,早朝結束的時間被推遲,但無人敢埋怨。

因為茲事體大他們需要知道實情才能安心回到自己的崗位上處理事務。

大家在殿裡等胡七,過程中三皇子陰陽怪氣的埋怨太子,“太子殿下,沒想到我只是跟你有過誤會,你竟然為了陷害我不擇手段。”

三皇子想要用誤會來躲過此次的證人事件。

畢竟之前因為他侮辱錦盈時二人大打出手,還為成親日期打鬥了一番。

所以朝中的文武百官雖然不說但心裡明白太子的此舉動指定是為了公報私仇。

二人不和的事情明白人都知道,只是皇上更加偏袒三皇子其他大臣也默不作聲。

但此次太子帶來了證人,想推翻三皇子可見是動了真格。

對於三皇子的話太子並不在意,他覺得這是三皇子最後的掙扎。

他坦然自若的表示,“本太子只是不想讓有功勞的功臣被埋沒,誰的功勞歸給誰才公平。”

他與其說伸張正義還不如說為了實現自己的計劃。

只要把三皇子逼退了他才能安穩的做自己的太子,才能順利的繼承皇位。

如果此次讓三皇子再次逃脫,不知道何時才能抓到他的把柄。

所以此次他十分小心翼翼,深怕哪個環節出錯了。

還好未雨綢繆找了兩名證人,一人即使昏迷了還有一人可以為他作證。

他早就料到三皇子再聰明也不可能想到自己還準備了另一個證人。

他看著三皇子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不知所措的樣子,內心別提多爽。

因為他未注意到胡七之前總是被動被三皇子欺負,如今他勢在必得就無所畏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