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新思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由於寧容身體不適,因此故事講到奕青帶兵出征處便截止了。我昨日從驛館回家,今日再去拜訪,寧容的侍女便直截了當地拒絕了我。
魔帝后日便要啟程回魔都,我今日見不得,明日也不敢保證能見得,寧容的敘述角度便這樣斷了。
我苦惱地在路上走著,不知不覺又踱到了典經樓前。
江南必定在裡頭,我想,但是彼時他身在妖族,接觸不到白隱,問不成。不過來都來了,順路跟守門好友打個招呼再走才像話。
我這位憨厚的仙友大老遠便看見我了,他坐在外門內一個高高的桌子後面,專管核對進樓人的身份。
我進去找他,他便從高高的桌子後面出來,主動跟我寒暄:“陳留,又來找江公子啊?他今天不在。”
我不是來找他,但聽說他不在,這讓我很吃驚。畢竟從我認識他開始,這幾個月裡從沒見他缺席過一天,每日風雨無阻,必定會來樓裡。今日沒來,不知何故。
好友將我拉至角落裡,低聲與我道:“我聽人說,他是去見妖族太后了。”
他說完眼神四下轉著圈留意周圍的情況,彷彿與我透露的不是八卦,而是某個機密資訊似的。
對於這個解釋,我這種瞭解過內情的人表示很鎮靜。但為了不讓好友失望,我故意裝出懷疑又吃驚的模樣:“你怎麼知道?”
“有人親眼看見傳出來的。”我的反應顯然令他很滿意,他迅速做出回答,雙目放光,絕對不亞於我聽到寧容懷孕那一刻做出的表情。
我“哦”了一聲,拖著長音點點頭,作了然狀,但這對我探尋接下去的故事並沒有多大助益。我把苦惱給好友訴說了,他想了想道:“北淵那場仗啊……嘖嘖,我雖然也不清楚,但那麼大的事情史書一定有記載,你進樓裡查查不就知道了?”
我醍醐灌頂恍然大悟。聽慣了當事人們講故事,都忘了可以自己動手查閱史料了!
身為專業史官,從萬書叢中尋找到想要的那一本並且精準捕捉到有用的內容,對我而言輕而易舉。我著手開找,不到半個時辰便讓我尋到一本《百聞錄》,和一本《上下千年記》。
我翻開前者,迫不及待從目錄尋到“北淵之戰”,精確到正文時卻發現它已經被江南“先下手為強”——撕掉了。通篇的講述只留下了在下一則史事開頭的兩行幸存文字:……帝感念之,遂封汐照為八 公主,遷居洞庭閣。後公主與水神相悅,帝恩准,賜其訂婚。
這兩行字只提及了汐照,半句不說北淵,更沒有提到白隱和奕青。不過從側面能看出,汐照後來被天帝留在了天庭,而且待遇很不錯。他是真的與汐照相認了嗎?還是為了用公主的身份把她控制在身邊?我猜是後者。其一,因為在江南的口中,汐照似乎是對霍九離懷有某種情愫的,她不太可能移情夏炎,兩人沒有什麼交集;其二,史書記載汐照後來自縊而亡,由此可見第二種猜測才是對的。
我丟下《百聞錄》,拿起《上下千年記》,翻來覆去連一點兒北淵的影子都沒找到,還不如上一本。我堅持不懈地又翻了好半天,那些書不是被江南撕成了殘本,就是壓根沒提那件事。我尋思魔族和妖族打仗應該是頂重要的歷史,為何到天庭的史書中卻沒有什麼記載呢?
最後實在毫無收穫,我把書一丟,鬱悶地離開了典經樓。
但我並非無計可施。好友的話提醒了我,不僅僅只有少數幾個人可以幫助我完善當年的史事。從前我以為故事的主要人物因為深刻參與其中,有精準的體驗,所以問起來更具有代表性,其實不盡然。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候問他們不如問一些邊緣人物,他們可能會給你開啟新思路。
我懷揣著這個新想法,叩開了青殿的大門。
迎接我的是雨神柳文竹的侍從,他詢問我的身份和來意,然後進去通報。
我沒有等待太久,雨神大人是個很熱情、很隨和的女子,她聽說我要了解白隱,先是好奇,而後很惋惜。她說:“唉,她呀,哪裡都好,就是固執。她的人生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夏炎也是。”
然而我從她這裡也沒有得到關於北淵之戰的資訊,她當年沒有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