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撤便停不下來了,先是棄了甘州之圍,全軍退回肅州城後,面對姜杉、張琅匯合後的二十萬大軍,只守了十日便退至嘉峪關。嘉峪關雖然城防堅固,但根本供養不了十萬人口,姜琅只能派部分守軍堅守城池,其餘人一路向西退去。

最困難的時候也有好訊息傳來,土玉渾同意與姜琅結盟,願意接納姜琅旗下軍民退入土玉渾。

知道姜杉與赫連清風有過勾結後,李浩更願意晉王姜琅稱帝,再加上世子李若谷與大將烏贊等人相勸,李浩橫下一條心來,與姜杉徹底撕破臉皮!

最終姜琅還是帶著十萬人輾轉進入土玉渾,其中約六萬名是士兵。臨走時又將安西馬場的軍馬搜刮一空,全部帶至青海湖邊的牧場。

姜杉豈肯善罷甘休,藉機想吞併土玉渾,一邊率大軍轉道甘南,進軍西寧王城;一邊強令蜀州出兵石渠鎮,準備夾攻李浩。

土玉渾剛剛經歷過一場內亂,國力不濟,為避免再次出現圍城危機,毅然棄了王城,大部分人退入海西郡峽谷據險而守,一部分騎兵則在土玉渾廣袤的草原上游走,不停地襲擾姜杉大軍,以期在隆冬來臨之際,讓補給困難的姜杉知難而退。

石渠鎮上,柏永沒有等來皇帝的封賞,等來的卻是四川總督命令自己配合蜀軍出擊的軍令,但是在張致仁、李浩相勸之下,柏永毅然決定加入更顯弱勢的姜琅陣營,憑著不到千人的隊伍,將兩萬西進的蜀軍,整整擋了半月有餘,然後接到李浩放棄西寧的急報後,趕在自西寧包抄過來的姜杉騎兵之前,撤入土玉渾南境,繼續與姜杉的大軍周旋。

大獲全勝的姜杉此時已經攻下姜琅棄守的嘉峪關,打通了商道,在西寧城留下十萬大軍後返回京城。與此同時,國境北方,赫連清風不顧國內動盪,正帶著十餘萬大軍,親征自立為帝的常峰,膠著的戰事讓姜杉贏得了大把的時間來鞏固自己的統治。

由於姜琅起事,齊國境內,不停有人舉起推翻姜氏統治的義旗。平定完「肅州之亂」後,姜杉開始重拳對付那些尚且不成氣候的「暴民」,在三大家族合力重壓之下,不消一月,除了憑藉險峻山勢據守的祁門山之外,大齊境內幾乎再無烽火,敢怒不敢言的百姓從此陷入更勝天災的人禍之中。

為了獲取更多的財富供養軍隊,姜杉不僅加重了稅賦,又恢復了與西域之間的人口買賣,只是此時無須再偷偷摸摸進行了,國內到處是賣兒鬻女的人家,低價收了之後,成群地販往西域。也虧得烏兒漢兄妹坐鎮的天山派,不停地派人截擊販人的商隊,使得那些不可告人商隊不得不放棄最為便捷的中線,轉而多繞行數千裡才能完成交易。

姜杉從西寧和甘州分別派兵去攻打天山派,只是這回天山派已經做足了準備,李浩、姜琅派了不少高手進山相助,又不停派騎兵進行偷襲,姜杉遠征的軍隊數次強攻,都是無功而返,姜杉最終也不得不大幅縮小與西域各國的人口交易。

常峰在姜琅敗退土玉渾後,便接受了手下眾多官員的勸進,建國大燕,自立為帝!身在山海關的靈峰雖然極為不滿,但此時,赫連清風已經發兵南下,權衡再三,仍是決定助常峰抵禦南下的強敵。

志得意滿的常峰這次碰上了真正的對手,幾經苦戰,終是不敵赫連清風的大軍,月餘之後,五州之地盡失,僅餘燕京、山海關二座孤城,憑著極為堅固的城池、充足的糧草和兵馬,苦苦支撐。

赫連清風亦是騎虎難下,無法一口氣吞下兩塊堅如磐石的「骨頭」,但也不想放棄苦苦拼殺得來的土地,十餘萬大軍就一直圍在兩座孤城之外,並且放下豪言,就算是圍上十年,也不會撤軍!

南峰那裡的廝殺聲響了一陣便停了下來,仲春時分,正午的陽光柔和地灑在密谷內層層疊疊的梯田上,滿目皆是濃淡不一的綠,一個個彎腰勞作的身影點綴在幾近垂直的山壁田間。一朵浮雲緩緩飄至密谷上方,飄過谷底的池塘,然後將池塘邊的一把躺椅籠罩在自己的陰影之下。

躺椅上仰臥著一個瘦削的男子,雙頰深陷,兩鬢微斑,額頭至眼角有一條長約兩寸的刀疤,但看上去並不怎麼猙獰。一雙本就不大的眼睛無神地盯著山谷上方,目光似乎是隨著浮雲而遊走,又像是在看那山巔的細瀑。池塘邊嬉鬧的孩童、飛掠下來喝水的白鷺、自其身邊走過與其打招呼的村婦似乎都不能將男子的目光牽引走半分。

「公子,該喝藥了。」一聲溫婉的輕呼在躺椅邊上響起,款款走來一名妙齡少女,肌膚白膩、五官精緻,正是自小便是美人胚子的駱玉,如今剛滿十五歲,已是出落得清雅動人。

「公子!」駱玉稍稍提高了嗓音,躺椅上的男子這才醒過神來,側頭看了眼駱玉,接過對方遞來的碗,仰頭一飲而盡,麻木地說道:「謝謝姑娘。」

駱玉收回藥碗,蹲在躺椅邊上,低聲道:「賀公子,您真的準備出山?」

「嗯?嗯。」躺椅上的正是賀齊舟,反應似乎有些遲鈍,聽清駱玉所言後低聲應了一下。

「帶上我吧,我可以幫您洗衣煮飯……」駱玉央求道。賀齊舟在這谷內養傷六月,基本上一直是駱玉在照顧賀齊舟的飲食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