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傳承了幾代人以後,大家的親情也就會淡薄了。若是有了隔閡,在傳承十代人之內,楊氏、李氏必然會有一戰。

而李睿此時的佈置,就是賽馬機制。

在他的計劃中,大隋帝國由楊氏當皇帝,實行君主立憲,整個帝國的權力下放到帝國首相手中。

但是這帝國首相卻是需要透過整個大隋的老百姓來選舉的。

當然,不可能是每一個大隋帝國的老百姓去投票,而是由各個州府選出自己的代表和議員,成立下議院。

再由李氏、楊氏以及大隋帝國的貴族選出上議院。

最後,那個勢力或者說未來會出現的黨派佔據了優勢,就由這個勢力或者是黨派來組閣,這個勢力或者是黨派的首領自然也就是帝國首相了。

帝國首相直接對皇家負責。

同時,成立大法院,任命大法官,掌握全國司法。

而軍隊卻始終掌握在黑山衛手中,黑山衛只忠於大隋,而不是忠於楊氏皇族。

當然,這些目前都只是李睿的設想,但是正是有這些設想,李睿才會讓黑山衛佔領的地盤顯得不是和大隋一樣。

這樣,就為未來黑山衛軍事自主留下了根基和伏筆。

說句不好聽的話,若是一支軍隊沒有自己的資金和物資來源,而是依附於這個楊氏朝廷。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

一旦接受了朝廷的供養和兵餉以後,那麼,你怎麼能保證這支軍隊會只忠於國家而不是忠於某一個皇帝?

若是碰到一個志大才疏的昏庸皇帝,今天對付一下這個不聽話的,明天去討伐一下那個看不順眼的,豈不是瞬間就是全國大亂?

同時,有了一下不由大隋帝國皇帝直接控制的土地,這些所謂的下議院、上議院才能真正發揮出作用。

不然,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貴族老爺們,若是他們的土地都在帝國皇帝的直接控制下,他們又怎麼敢和皇帝唱反調?

一旦如此,這所有的制度都只是一個擺設。

皇帝一句話也就重新回到封建君主時期。那李睿這些事情就都是白乾了。

所以,在李睿春秋鼎盛的時候,他能做到的就是大一統,而且是乾乾淨淨的大一統。

而不是像上個世界的那個馬背上的民族,雖然打下來了偌大的地盤,但由於人口太少,主要還是依靠當地人自己的統治。

於是,在那個可以震懾全族的大帝去世以後,整個帝國就在內憂外患之下迅速的崩潰。

而那些被打怕的,臣服在那個大帝馬蹄之下的國家和民族立即開始獨立。

李睿可不想這大一統的局面只能維持幾十年。

雖然,李睿和楊嬋兒的生命都漫長而悠久,但是,兩人不能總是賴在皇位上不下來,一旦他們兩個退位,沒有直接的威懾之後,這些國家是不是也要獨立、復國?

所以,在前期,為了後面的大一統局面的穩定,必要的減丁措施是一定要做的。

所以,黑山衛在非洲作戰也執行了和東西兩部突厥相同的俘虜政策。

那就是:不要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