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隋的帝夫雖然是敵對國家的人,但這說話也太好聽了。講的話一下就戳到了自己的心裡面。是啊,要不是一些不知名的原因,這次戰爭應該是我要贏的,難道真是天意不在我高句麗?

本來就一直找不到平城失敗原因的高羅雲馬上就和李睿有了共同話題。當然,現在不是深聊的時機,不過沒關係,以後有的是交流的機會。

所以,這高羅雲是心甘情願的被李睿宰了一刀。

大隋使團可不止李睿一人啊,光護駕的御林軍就有五千,黑山衛雖然人不多,也有八百。再加上其他談判副使、隨從、女婢等等,這是一個不下八千人的龐大使團隊伍。

你以為李睿去赴宴,不會帶上全部行頭嗎?那麼自然是這八千人的一日三餐都由高羅雲負責了。

雖然大隋使團的食宿本來就是高句麗負責提供,但高句麗皇宮宴席豈是一般標準的食宿可以比擬的?

最關鍵的是,大家都剛到平壤,人困馬乏,加之人生地不熟,能有個一天的安全時間作為緩衝,就可以更好的完善宿營地的各種護衛和人員篩查工作,也能讓以後的談判有更充分的準備時間。

這才是李睿厚著臉皮要帶著所有人去高句麗皇宮白吃一天的真正原因。

列位看官,要是你問什麼是安全時間,那你就問對了。在高句麗皇宮裡面當貴賓就是安全時間,此時還沒喲啟動談判,雙方還沒有那麼直白的開戰,氣氛不會很緊張。

更因為,在高句麗皇宮內,要是使團有一個人,哪怕是地位最低的侍女出了岔子,不但大隋女帝無法再接受高句麗的求和,就算是高羅雲也會很沒面子。

所以,大隋使團在李睿帶領下,在高句麗皇宮裡面混吃混喝的這一天,就是使團所有人在高句麗最安全的一天。

看李睿幾句話就和敵國首腦拉近了距離,還耍賴似的取得了一天的緩衝時間。甚至有被高羅雲引為知己的趨勢,丞相高熲再次重新整理了對李睿做人下限的認知。

明明就是你帶著黑山衛屠殺了高句麗部隊把楊素救走,把高羅雲的封鎖打了個稀碎的。

現在,為了提起對方的興趣,給使團爭取一天緩衝時間,居然當著對方正主的面,談什麼是天意不在高句麗的玄學。我就要問一句,睿親王你這樣真的好嗎?

這高羅雲怕也是個傻子吧?怎麼就幾句話的工夫,就被李睿給忽悠成了玄學愛好者?

其實高熲也是誤會了李睿,李睿說的天意是指自己被穿越到了大隋女帝的丈夫身上這件事情,要是李睿被穿越到這高句麗大王高羅雲身上,相信大隋也就沒什麼時間蹦躂了。

這難道不是天意?

但這層意思,恐怕也只有李睿自己知道,而且還不能跟任何人去說。且不說有沒有人相信李睿這種穿越的說辭,就這種具有一定未卜先知能力的事情暴露出來,相信李睿也活不過一時三刻。

估計第一個要他命的,就是把他從弘農李氏要過來做贅婿的楊勇。

李睿和高羅雲這兩個王爺雖然談的投機,但此時在大路旁,實在不是一個聊天的好地方。於是兩人自然而然的拱手而散。

由高羅雲在前面帶領,中間還是高建武率隊護衛,後面就是李睿的八千人使團。一行數萬人浩浩蕩蕩的向平壤而來。

連線平壤城西門知道高句麗皇宮的是朱雀大街。

此時的朱雀大街上已經是人頭攢動,由於都是王城的百姓,王之親衛也不好在今天這個大隋使團入城的日子對他們進行恐嚇,只能手拉手用身體建立起人牆,勉強維持好街道上的秩序。

高羅雲在高句麗享有無上的威信,被譽為高句麗的英雄,這次的兵敗求和是他人生中為數不多的汙點之一。

但正因為高羅雲的威信高,又從未有失敗的記錄,所以這次高羅雲的失敗、高句麗的求和觸動了許多高句麗人驕傲的內心。打碎了許多高句麗人脆弱的自信和自尊。

或許是想看看自己英雄遲暮的樣子,也或許只是想過來看看把高羅雲打的主動求和的大隋人的風采。

慢慢擁擠到朱雀大街西門前來看熱鬧的老百姓的人數越來越多,摩肩接踵的,把維持秩序的王之親衛建立起來的人牆都衝的東倒西歪。

高羅雲是騎著高頭大馬過來的,他經過的地方,不論軍民個個眼中含淚,全部跪下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