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肯定的,有賢妻在,我巴不得天天回,只是時機還不成熟。要再等等。”看來錢能通神果然是不錯,這女帝媳婦一聽有銀子收,這也不要求自己搬回皇宮住了。

“什麼是成熟的時機?”

女帝也是很有點不服,憑什麼你這贅婿這麼牛?居然敢名正言順的在外住宿。但也沒辦法,這是經過太上皇允許,已經形成的一個現狀,而且不住在一起這些大臣們才好送李睿銀子啊。

還是不隨意改變的好。

關鍵,李睿住在黑山莊也方便他做點生意,自己可以裝作不知道。不然皇帝做生意,那就太尷尬了。

李睿想了許久,慢慢的說了一句:“或許快了,或許還要一段時間。”

“算了,不糾結這一問題。現在,夫君,再抱我一次。”

女帝現在也是小婦人一枚,想通了以後,自然也懶得想那麼多雜事了。

李睿自然是有求必應。

隋大業二年十一月十二。

太原唐國公府,剛剛回府不久的李淵父子就接到了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唐國公二子李世民英華天表,武藝有成,頗有父風。特招為殿前司校尉,旨到三日內即刻上任。欽此。”

傳旨太監傳旨後,就準備離開。李淵哪裡會讓這太監就這麼離開,趕緊一把拉住,隨手就塞了一個包袱過去。

“這位內官,怎麼陛下就這麼下了一道聖旨呢?”

顛了顛手裡包袱的重量,傳旨的太監大聲說:“恭喜唐公,二公子這就有了官身,以後前途不可限量啊。”然後小聲說:

“具體我也不清楚,只聽說頭天睿親王進宮了,第二天陛下的旨意就下來了。我這是跑死了兩匹馬,這才及時趕過來太原的。”

“多謝內官,請裡面奉茶。”李淵順手就把傳旨太監請進了內宅,好好招待一番自不必多提。

深夜,太原唐國公府內院之中,李淵、李世民父子相對而坐,他們這是在分析這封聖旨的吉凶。

“哎,父親,我們這麼坐著分析了一夜也沒一個頭緒。要我看,就是我們送那李睿的二十萬貫財貨起到了作用。那內官不是說,頭天那軟飯王進宮,第二日,這聖旨就下來了嗎?”

“我也知道,這是李睿進言的效果。只是這調你一人孤身進洛陽,為父真是放心不下。是不是楊家對我們起了疑心?”李淵到底是跟隨楊堅爭奪江山的老人,思慮還是多了一些擔憂。

畢竟隋帝楊氏家族的厲害,在當年的血戰四方中,他是深有體會的。他最大的忌諱就是擔心,這是太上皇楊勇為女帝掃清障礙,特意設下圈套,引他太原李家犯錯,從而一網打盡。

所以,楊勇不死,他李淵就算是有什麼不臣的想法,也是不敢有所異動的。畢竟,楊勇可不是那種深宮溫室裡養大的太子,而是跟隨楊堅打天下的馬上英雄。

當年也是戰功赫赫的,那殺伐果斷,是在軍中有極高威望的。

不然,他怎麼能一力促成女帝登基這種母雞司晨的大逆不道行為?就是因為他有絕對的時局掌控能力。可以說,有他楊勇在,大隋就有定海神針,亂不了。

所以,李氏父子商量了一夜也沒有商量出來一個說法。只有相信是自己送給李睿的賄賂起到了作用。畢竟自家二郎好歹是謀了一個校尉噹噹,這總是一個大喜事。

所以,李淵囑咐李世民到了洛陽後,千萬先去黑山莊拜謝李睿的提拔推薦之恩。順便探聽一下,這次封官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隋大業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清晨,雖然是個大晴天,但洛陽的天氣已經很冷了。

今天是李睿答應太上皇到國子監講學的日子,所以,李睿起了一個大早,溫習了一遍自己的講義,然後點起全幅儀仗浩浩蕩蕩的出門。

李睿故意大張旗鼓的動作,就是做給太上皇楊勇看的。

他要這老岳父看到自己講學的決心,自己可是非常重視這次講學,絕不會給皇室丟人。

大隊儀仗在莊主府內的院子裡完全擺開,前鋒侍衛剛剛出了莊主府大門。遠遠就看到一隊人,快馬直衝莊主府過來。

李睿的侍衛們頓時行動起來,個個刀槍出鞘弓上弦,如臨大敵。但卻不是那麼緊張,這衝馬而來的大約也只有二十騎左右,根本不夠這百十個侍衛一頓揍的。

李睿的侍衛現在都是黑山衛一營輪流充當,這是李睿培養他們對自己忠誠度的一個方法。士兵長期跟隨領袖,自然對領袖有親近之心,歸屬感也就格外強烈。

“何方人馬,膽敢在黑山莊範圍內縱馬?不要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