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科舉考出來的進士都是透過鄉試、會試、省試層層選拔,直至高中進士進入殿試。

而這一路選拔考試,何嘗不是代表各個勢力的文臣們,用師生名義瓜分這些人才的過程。那些高中進士的學子哪個都逃不掉被各個勢力掌控的命運。

相反,由於皇帝是最後一個出場,而那些進入殿試環節的進士們其實都已經“名花有主”,有自己的利益相關方了。

這些殿試後的學子,雖然都號稱天子門生,但他們卻更熱衷於和各次考試錄取他們的座師產生利益關係。

相反,作為他們名義上老師的天子,反而是他們處心積慮要針對的物件。

文人哪個不想流芳百世,而大隋的風氣,一般情況下,皇帝不殺文人臣子。於是那些要青史留名的文官清流動不動就真敢死諫。

可是他們沒有站在帝王的角度想想,你死諫了,是美名留青史了,可這就讓做帝王的很尷尬了,擔負了一個逼死賢臣名義的帝王卻是怎麼也逃不過遺臭萬年的史書記載了。

但是從黑山書院出來的學子,從骨子裡就融入了女帝和帝夫這一派系的基因,打上了帝黨這一派系的烙印。

也就是說黑山學子和女帝、帝夫的利益是強關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分都分不開的。

可以預見的是,若干年後,成長起來的這些黑山學子,就是女帝在朝堂上可靠的政治同盟和忠實的鷹犬爪牙。

不但自己不會做毀壞女帝名譽的事情,要是有其他人膽敢行“死諫”一事,陷女帝於不義,這些黑山學子們怕是也要群起而攻之。哪怕攔不住你去死諫,也要你死諫的毫無意義,從而史書無名。

既然死諫無法求名,那就不會有人再去找死了。這也算是李睿保留大隋元氣的一點辦法吧!畢竟,這個年代真有學問的人太少,死一個就是朝廷的重大損失。

正是看透了這一層意思,所以女帝毫不猶豫的給了黑山書院正統的名義和待遇。

正是因為黑山書院才剛剛起步,沒什麼亮點和功績,所以女帝還不好有什麼太高的賞賜。相信一旦黑山書院有了一些成績後,這些天子門生的前途是會有保障的。

除了順勢而為的建立了黑山書院,李睿這一個月還幹了點什麼呢?

他首先改建、擴大了莊主府。並用厚重的青石做出了三丈高半丈厚的雙層圍牆,用以保證在莊主府以外任何地方,都看不到莊主府內部的情況。

圍牆後世可以上人防守的,且每隔一段就有一個箭樓,可以瞭望和禦敵。圍牆後還有甬道,可以快速調動支援部隊,而不守攻城器械的影響。

莊主府內部,改成了前、中、後,地下四個部分。莊主府大門後面是一個甕城,甕城後面的前院是一個廣場,廣場四周全是屯兵的宿舍。

中部是李睿現在的寶貝,四大工坊。

一個製鹽作坊、一個製糖作坊、一個制酒作坊,一個制鐵作坊。由於制鐵作坊有高爐和明火,莊主府還引進了一條地下河,從制鐵作坊底部穿行而過。

值得一提的是,李睿在施工中故意擴大了制鐵作坊的地盤,把制鐵作坊打造成了坊中坊的格局。也就是說,在制鐵作坊裡面可以新增許多其他需要高溫、高熱的作坊。

他在為以後的琉璃坊和武器坊預留位置。

後院是李睿以及家眷的住所。

地下工程是此次改造的重中之重。不但建成了幾乎恆溫恆溼的糧食、鹽、糖、酒甚至銀錢倉庫,還有地道通往黑山莊各處要害點,方便李睿調動人員。

當然由於李睿的操控得當,做工的莊戶是不知道整個莊主府的全貌的,莊戶們只知道,今天我做這點事,明天做那點事。至於為什麼做這些事,這段施工量在總體工程中佔什麼位置,都是茫然無知的。

一個月後,等莊主府完工的時候,參與建設的莊戶們才猛然發現,莊主府已經變的高大且氣派,但要再說點什麼具體的,就都說不出來了。

莊主府外圍也修建了一圈客棧。

在莊戶們都為這些客棧的用途詫異的時候,大隋各地皇莊參加工匠大會的人到了。

到來的人中除了李睿要求必須趕過來工匠以外,還從各地趕來了一些皇莊莊頭和皇莊所在地趕著來巴結的地方豪強、官員的代表。

這些工匠自然進入莊主府居住,而那些莊頭和地方豪強、官員的代表就迅速的把這些莊主府外圍的客棧給填滿了。

這事黑山莊的莊戶們才後知後覺的發現李睿在莊主府外圍修的客棧的作用,不由得為莊主的精明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