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畢業包分配的黑山書院(第1/2頁)
章節報錯
現階段,在李睿揹負“軟飯王”名義的時候,弘農李氏家族不來落井下石那就是看在自己是嫡系一脈的面子上了。
盤點完自己資源的李睿暗暗的嘆了一口氣,本來以為穿越到一個平行世界的大隋,哪怕自己是個贅婿,好歹也是入贅到帝王家,媳婦還是女帝這個大老闆。
自己正好不用像上兩輩子那麼苦逼的奮鬥,可以一生混吃等死。可是好死不死,自己閒極無聊之時,為給自己的黑山莊多打點糧食,拿出了上個時空唐代才出現的曲轅犁來增加耕地效率。
結果一切的美好都被打破了。
大隋要遠征高麗,這就開啟了大隋帝國的末路狂奔。自己現在才十八歲,十幾年後大隋完蛋,皇帝被吊死,作為帝夫的自己難逃一死,可那時自己也就三十來歲。
自己這軟飯人生剛到風華正茂的時候就要戛然而止嗎?
這不得已之下,李睿只有開啟了自救模式。做個好鹹魚贅婿的夢就這麼破滅了。
沒辦法命中註定自己是個勞碌命,哪怕經歷三世也躲不過操心的命。認命了的李睿終於打點起精神,正視了自己的處境,開始發力。
剛好現在春耕結束,處於農閒時節,莊戶們都有的是時間。
李睿一聲招呼,說莊主府管飯,每天還有一個大錢的工錢。這黑山莊幾千口子人呼啦啦一下子都發動起來了。
莊戶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主家,做事管飯還給工錢。
雖然莊主對做事的要求嚴格了一點,但有飯吃有錢拿的莊戶們都非常的配合,李睿說怎麼就是怎麼,從不違逆。大家都生怕丟了這個吃飯的差事啊。
往年這個時候,每家每戶都會有人出去逃荒,其實就是進城去討飯。這也是沒辦法,田裡出息少,不幹活的人家裡不會白養著。往往就是老人帶著小孩出去討幾個月飯,等秋收時間再回家幫忙。
要是碰到一個好年成,秋收後家裡有點餘糧,能熬到第二年春耕。要是年成不好,秋收交租以後就沒有多的剩餘口糧,秋收後,家裡沒有勞動力的人就繼續出去逃荒討飯。
而今年,給莊主府幹活居然管飯還給錢,關鍵是幹活的週期長,需要的人多。這麼一來,莊戶們家裡的老幼就不用出去討飯度過春荒了。
在感恩戴德的思想激勵下,莊戶們可是真下死力氣為莊主府幹活。莊戶們自己知道,自己這些人沒什麼本事,就只有一身死力氣。現在,既然莊主看到上,那就賣給莊主又如何?
反正力氣這東西,回去睡一覺就恢復了。
被莊戶們淳樸的思維和行動所感動,李睿也內心感慨不已。在如此上下齊心的狀態下,隋大業二年五月,黑山莊出現了第一個建設高潮。
這裡面最累的就是李睿,因為所有的建設圖紙都是他一個人在畫。當然,在紙上畫的東西落實到實際建設中總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偏差,此時都需要李睿到現場親自踏勘,修改設計,重新安排施工。
還好人工便宜,大家效率高。要按現代管理模式,就這返工費用一項,就要李睿吃不消了。
說是數千人參加建設,實際上真能頂上的壯勞力也不到一千,其他的婦孺既然來了,李睿也懶得把她們攆回去,在建設工地上,多的是活幹不是嗎?
於是李睿既使用了勞動力又贏得了一個萬家生佛的善人名聲。這年頭力氣是真不值錢,能有地方換口飯吃就是老天保佑了。
但好名聲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莊戶們只是為了一口吃的,男男女女都參加了勞動,於是他們那些娃娃可就放了鴨子。
年紀大一點的還好說,可以給家裡大人打打下手幫幫忙。可那些年紀小的,因為不用像往年一樣餓肚子。吃飽了飯,有力氣的孩子們個個都是搗蛋鬼。
關鍵是容易出事情,前兩天就有幾個七、八歲的娃娃在湖邊玩水,失足落水,要不是剛好有一隊巡莊的保安路過,順手搭救起來。這又會造成幾家的悲劇。
差點出事的第二天上午,這事情就被老秦順嘴傳到了大善人李睿的耳中。老秦是想著莊主如此神人,怎麼也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對李睿毫不隱瞞的傳遞資訊。
此時李睿正在書房畫製鹽裝置圖,把老秦請到書房本來是準備和他討論製鹽裝置製造方案的。
聽到老秦對此事的擔憂,李睿僅僅思考了不到一盞茶的時間,就決定把對自己的忠誠教育直接從娃娃抓起。
下了決定的李睿也不磨蹭,叫過身邊伺候筆墨的杏兒,告訴她要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然後在杏兒看聖賢的目光中,驕傲的抬起頭離開書房,去上茅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