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完這些大件之後,掛懸索、連桿,放深井油泵,架平衡塊,調柴油機動力傳送裝置,調變速器、剎車器。

整整忙了一天,終於把採油機架設完成。

顧二負責採油的徒弟秦文貴對採油工人發出指令:開機。

柴油機轉動起來,離合器將動力送到傳送裝置,傳送裝置拉動遊樑上下襬動,遊粱另一端的驢頭在遊梁的帶動下,大幅度的上下點頭,拉動懸索和連桿,帶動深井油泵工作。

沒過多久,石油就從輸油管中流出。

崇楨三年十一月八日,是一個註定要記入史冊的日子。這天,顧二勢力擁有的第一口油井採油成功,預示著機械動力的時代露出了一絲曙光。

隨後的日子,這邊採油機不知疲倦的日夜工作,那邊採油據點的建設也忙碌不停。

為備防雨季山溝積水,據點建在山坡上。長寬都是100米正方形堡壘,以夯土做圍牆。內部建設兩排庫房,一片生活區,一片軍營區,駐紮工人60名,運輸工6名,一個排的護衛隊,一個炊事班。

從十多天採油情況看,油井每天出油2噸。這個出油量有點小,但顧二知足。

本來以為以為要到很遠的地方才能挖到石油的,現在竟然在本島找到了石油,對這種意外收穫一定不能貪心,要知足。

十一月底,據點建好,油井正常執行,顧二回到後壠溪據點,準備在這裡建一個煉油廠。

顧二在商城中選來選去,發現最小的煉油裝置都是日處理原油30噸。按照現在原油日產量來看,這個煉油的能力大大超出了開採能力。

但是沒辦法啊,這已經是最小的煉油裝置了。顧二又裝模作樣的祭獻一番,一揮手一座10多米高的分餾塔豎在煉油廠地址上,然後揮揮手,加熱爐、分流器等配套裝置出現在場地上。

顧二花了幾天時間帶著工人的將煉油裝置安裝並除錯好,然後開始煉油。原油被油泵送入加熱爐中加熱,原油被加熱蒸發之後變成蒸汽,蒸汽進入分餾塔中,在分餾塔中進行分離,分別進入分流器。

在分流器中,首先流出的是汽油,然後是煤油,接著是柴油,重油,油渣。

將這些油用木桶密封裝好,放進倉庫備用。

對油渣進行二次提煉,得到潤滑油、凡士林、石臘和瀝青。

第一批庫存的原油煉完之後,對煉油裝置進行清洗和保養,等待著下一次煉油。

為保護煉油裝置,顧二吩咐建築隊建一間大廠房,將煉油裝置遮蓋起來。

留下一名叫王忠林的學徒當煉油廠廠長,培訓好20名工人,煉油廠算正式成立。

因為有采油據點和煉油廠,貓裡區的重要性一下子遠遠超過桃園區,後壠溪據點重要性也遠超頭前溪據點重要性。

而且透過建立竹塹農莊和竹塹公社,竹塹平原的控制力已算穩固。另外,由於貓裡區的歸附,頭前溪據點前進基地的作用將被後壠溪據點代替。

基於以上幾點原因,顧二把目前的重點放在了後壠溪據點上。

將頭前溪據點的駐軍全部調到後壠溪據點,把2000機動勞力調過來建設後壠溪農莊,頭前溪據點和頭前溪碼頭交給竹塹農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