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鑽井採油(第1/2頁)
章節報錯
走海路是不能直接到達黑油谷的,要分兩段。
先由頭前溪碼頭出發,沿海岸航行60裡海路到達後壠溪入海口。由於後隴溪的水深深度不夠,大船隻能到達入海口,不能進一步向上游航行,這時要換小船。
黑油谷到入海口是60里長的一段小河,水深不到2米,只能行走一些吃水深度不超過一米的小木船,走這一段水路要換小船。
在這段河道上,小船運輸量不超過20噸。
所以總結起來,走海上運輸,第一是不能直接到達,中間要換船。第二是進入河道之後只能走運輸量很小的木船。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河流運輸受水文條件影響大,枯水期水太淺不能運輸,大雨天水流湍急行船不安全,這樣算下來一年有四分之三的日子不能運輸。
這樣一分析下來,似乎覺得走水路運輸很不方便。
但是如果走陸路運輸,困難更大。首先是修路就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最少要一兩年時間。其次,運輸工具又是一個問題,用擔子挑吧,一擔只能挑100多斤;用牛車,一車也只能拉1000多斤。
陸路運輸效率低,成本高。
顧二思量來比較去,決定先走水路試試。因為油井的日產量大多不超過20噸,多用幾條小船,水文條件好的時候就抓緊運輸,水文條件不好的時候就停止運輸,這樣還是可行的。
造這樣的小船對於關渡基地造船廠來說不在話下,而有了石油,那在使用柴油機方面就不用吝嗇了,這些小船裝上柴油機,不管是順水還是逆水都不是問題。
考慮好石油運輸的問題,顧二就組織開展行動。
一是派張理主持,在後壠溪入海口建一個碼頭,並在附近建後壠溪據點。
二是顧二自已回到關渡基地,設計、指導建造柴油機動力小木船,並培訓一批駕駛船工。
三是挑選一批石油工人,初步進行培訓。
四是準備物資,鑽井採油需要很多的水泥、紅磚,要運到後壠溪據點備用。
做完這些準備工作,時間進入了11月。
此時各項備用物資已全部運到後壠溪據點,十幾條負責運輸的小木船靜靜的停在後壠溪碼頭,石油工人和建築工人也全部在據點待命。
11月是枯水期,只有雨後短暫的時間能行船。終於一場冬雨來臨,河上能行船了。
在一個冬雨暫歇的早晨,顧二帶著十幾條小木船,裝載著200噸的物資,帶領著石油工人、建築工人、護衛隊浩浩蕩蕩的出發,向黑油谷前進。
柴油動力的小木船逆流一小時能走15裡,花了4個小時到達黑油谷。
木船吃水淺,停泊的地方離岸10多米。水淺,距離短,搭棧橋很容易。
將粗木頭豎著捶插進河底,1米一根的間隔,排成兩排,鋪上木板,一座1.5米寬、10米長的棧橋就建好了。
建好了棧橋,開始卸貨。炊事班最先上岸給大家準備午飯,後面各船依次缷貨。
工人們忙著卸貨,顧二帶著幾個徒弟和護衛隊員進山谷選紮營地。
冬季用不著防備山洪,就在山谷中選了一個小緩坡作為紮營地。
讓護衛隊去通知岸邊的人將帆布帳篷抬來搭建營地,顧二自已考察出油坑附近的地理。
能冒出油來,說明石油埋藏不深,同時也說明石油就在腳下。既然如此,那就鑽井吧,十有八九是會出油的,只是看要鑽多深啦。
顧二在出油坑附近選了一個方便搭鑽臺的平地,用石頭搭了一個祭臺,擺上三杯酒,裝模作樣的祭拜了一番。然後一揮手,出現了一套小型鑽臺鑽機,都不用搭建。
顧二的學徒們見慣了幾次這樣的表演,已經見怪不怪了,邊上的石油工人嚇得跪在地上直呼神仙。
顧二指揮工人們進行準備工作。工人們馬上忙碌起來,到河邊運水、運沙、運水泥,並熟悉和檢查各項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