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固桃園區後,張理帶著連隊向南探索。

崇楨三年十月,探索隊又有了新成果。

探索區域從頭前溪向南延伸了90裡,最遠到達一個叫貓裡的地方。

因為那裡的土人自稱是貓里社,所以探索隊把新探索的區域命名為貓裡區。

這裡已屬臺灣島中部地區的範圍。

經過這次探索,一塊南北長約90多里、東西寬約30多里的區域被納入關度勢力範圍,關渡勢力範圍延伸至臺灣島中部。

這次探索是從9月下旬開始的。

九月中旬,頭前溪據點建成。

建成據點後,張理就將9個連隊駐紮在這裡,然後以這點為前進基地,向南進行探索。

九月下旬,探索隊從竹塹平原出發,逐步向南探索。

向南越過頭前溪,就進入新的區域。

首先進入的是一片平原。

這塊新發現的平原大小與竹塹平原相當,探索隊將它命名為新竹平原。

在這塊平上發現有兩個土人村社,馬圍肚社和溪埔社,每個社人口200左右。

探索隊將這兩個土人村社標記在地圖上,暫時沒有對他們採取行動,而是繼續向南探索。

接下來進入的是一片丘陵地區。

這片丘陵地區不大,步行大約15裡越過這裡。

隨後來到了一塊新平原地帶。

一番探索後,發現這塊平原呈三角形向海邊開放,有一條小河貫穿其中,面積不足3萬畝。

平原中有一個土人社——中港社,人口300多人。因為土人自稱是中港社,所以探索隊將這塊平原命名為中港平原,那條小河就稱為中港溪。

探索完中港平原繼續向南,又面臨一片丘陵。越過20裡丘陵,再次來到了一塊平原地帶。

又經過一番探索,發現這塊平原是狹長的條形,呈東西走向。

中間有一條河由東向西流淌。

這塊平原面積有些大,約為中港平原的4倍。

探索發現平原上分佈著兩個土人社群,一個在西邊靠近大海,叫後壠社,一個在東邊山腳下,叫貓里社。

探索隊因為先發現貓里社,所以把這塊平原命名為貓裡平原。

那條河有名字,貓里社和後壠社的土人都稱它為後壠溪,探索隊沿用他們的稱呼,在地圖上給這條河標記為後壠溪。

後壠溪離前進基地已有近百里的路程,探索隊探索到這裡,有些後繼無力了,就結速了這一次探索,回頭前溪據點。

探索隊返回的時候,將新發現的五個土人社群的首領和長老都“請”到頭前溪據點。

顧二正好搞完竹塹公社的建社工作,當即親自接見這些土人,並帶他們參觀農莊和公社。

有竹塹公社做榜樣,顧二又答應給予他們農具、種子,並教他們種田,這些土人與之前歸附的土人一樣,投入了關度勢力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