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顧二說到要徵用勞力,土人們都露出了抗拒的情緒。

顧二看在眼裡,微微一笑,接著說:“各位村長,各位長老,我們食堂的米飯你們吃過吧?紅燒肉你們也吃過吧?修路是為你們方便,而且也不是白白的徵用你們的勞力,修路期間我們管飯,每天吃白米飯,三天吃一次紅燒肉,另外每個勞力每天男的給一斤半米、女的給一斤米,讓勞力們的家裡人也能吃上飽飯。這樣的條件你們願意嗎?”

聽了顧二開這樣的條件,有個別土人不爭氣的口水都流下來了。

土人生活苦阿,別看土人們自由生長在天地之間,沒人管束,自由自在,但身上的寒冷和肚中的飢餓,無時無刻不在催促著他們為活命而勞碌。

而他們的生產力又實在是太低下,常年辛勤努力,連溫飽都不能保證。

如果一直這樣生活著,那他們倒也樂天知命,沒有過多的奢望。

但是一旦嚐到了白米紅燒肉管飽,那這種感官上的感受就會深深的刺激著他們,讓他們念念不忘,嚮往著溫飽的生活。

如今顧二開出的條件,讓他們實在是無法拒絕這種誘惑。於是徵用土人勞力的事情順利解決。

當然不會讓土人單獨修路的,顧二調來300工人作為修路的主要力量,土人勞力主要做輔助工作,這樣一共有500勞力修路。

修路的方法是先挖高填低,平整道路地基,然後就地取材,在附近採石和挖沙,用小推車運輸,將沙、石鋪在地基上,最後加以夯實,修成的路是2米寬的沙石土路。

這種道路500勞力一天可以修一里路,通往南嵌的道路預計10天可以修完。

另一條從五堵通向基隆灣的道路要難修一些。

之前由於各村社和基地工人的努力,臺北盆地十三社的道路都已修完,因此,關渡城到五堵村修好了一條2米寬的沙石土路。

關渡城到五堵都是平原,修路容易。從五堵到基隆灣,是河谷和山區,修路難度大得多。整條道路預測40里長,河谷地段35裡,有5裡穿過山區。

同樣徵調基隆灣三社群200勞力、臺北盆地十三社500勞力,調修路工人300,共1000勞力修這條路,預計每天修1裡多,修完全程約40多天。

控制基隆灣和桃園區北部地區用修路計劃可以實現。

而對於竹塹4社,離關度基地有些遠,除了建據點加強控制,還得要使用一些其他的方法。

顧二採用的辦法是建公社。

啟用頭前溪據點後,為進一步加強對附近竹塹4社的控制力,顧二在竹塹平原建立了一個公社——竹塹公社。

整個桃園地區大部分是乾旱的臺地、丘陵,只在南端的竹塹附近是一片難得的溼潤平原。這塊平原夾在兩條小河之間,北邊的小河叫鳳山溪,南邊河叫頭前溪。

因為有竹塹4社土人分佈在這塊平原周圍,顧二勢力將這塊平原命名為竹塹平原。

這是一塊狹長的平原,有30多里長,6裡多寬,地域面積9萬多畝,土地肥沃,灌溉方便。

對於這樣的一塊平原,當然不能讓它閒置。

當它歸顧二勢力所有之後,顧二就計劃對它進行開發,開發的辦法之一就是建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