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高標準農田建設(第1/2頁)
章節報錯
谷萬剛迅速在腦子裡盤算:如若一分不給,人家的確難開展工作;如只給十萬二十萬,略等於不給。思忖良久,說道:“先給五十萬,怎麼樣?”
江心月的心裡預期也就二十萬,沒想到谷萬剛倒挺大方的,出手就給五十萬,簡直是意外之喜。臉上立即露出笑容,忙不迭地說著感謝話。
谷萬剛饒有興味地看著眼前的女人,覺得江心月有時就像個孩子一樣單純。為老百姓爭取到一點兒資金她都能高興成這樣,說明這樣的黨員幹部是乾淨的純粹的。
谷萬剛回過神來,提醒江心月,多跟縣政府的季縣長彙報工作,爭取縣政府更大支援。爾後又交代,回去給縣政府去份請示檔案,不然錢出無名,財政局沒辦法劃轉。
江心月連連應諾。
江心月遇事順利,心情大好。出了縣委大院,當即便把這事跟江小川和李德福說了。兩人得知江書記爭取到一筆款子,心下又放心了不少。
一個細雨飄飛的午後,村幹部、生產隊長、議事代表等,齊聚村委會農民夜校兼做的會議室,開始商討冬閒時間興修水利、建設美麗家園的事。
江心月事先與江小川、李德福商量過,先講大家容易接受的事,再講農民可能產生牴觸、比較難辦的事,不然,一上來就講卡殼了,會還怎麼開?
李德福先講。
李德福說,咱們鹽井溝村,除了壩下水田較多,其餘地方基本以坡地為主。大家都知道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如若不耕種,雜草肆略,一兩年即變成荒地。所以,村上意見是動員大家在坡地裡要麼種冬洋芋、白菜、大頭菜等蔬菜,要麼種經濟作物—油菜。油菜籽免費發放。
議事代表一聽,覺得小春作物產量低,活路還多,便懨懨地不應聲。不應聲即表示不願意。
李德福一看大家表情,知道是意料之中的事。頓了頓,又繼續說:村上另有辦法,我說給大家,看大家同意不同意。村上統一出錢,統一育苗,統一栽種和管理,當然,收入亦歸村上。大家有償參加勞動,按天數獲取報酬,每人每天50元。
李德福話一出,大家都感到新鮮新奇,鬧哄哄地議論開了。有人說,這不回到當八年集體生產時代了嗎?也有人說,我的地拿出來給村上種植,那村上要不要給我租金?
江心月聽了眾人討論,當即發言:首先,這不是集體生產、按勞分配,這是一種市場化生產經營模式,按勞付酬。說白了,跟外出務工一樣,你付出勞動,便獲取相應報酬。至於土地租金問題,明確回答你們,不給。從小處說,土地不種,荒著也是荒著,所以種比不種好;從大處說,我們這種生產模式不屬於土地流轉。如果有人不願意將地拿出來,咱們不種就是了。不過,按以前普法時講過的,農村土地屬於村集體所有,不屬於某個個人所有。只要你有兩年不栽種而讓土地撂荒,村集體是有權將你的土地收回來的。大家要想明白,出一天工可掙50元,土地荒廢,一分錢也沒有。你們自己想自己決定。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人表態。李德福見此情況,又說道,我家已育了油菜秧,我準備將所有坡地種上油菜。另外,村上馬上要買兩臺旋耕機,高塝田和坡地都不用你們親自去挖,只需理好溝栽秧秧就行。
楊尚武想了想,對大家說,種就種吧,出一天工,有一天錢拿,有什麼不好?
議事代表表示先回去商量村民,再回話村支兩委。
接下來由江小川安排。
江小川把改造下壩農田的事一說,李陽馬上站起來反對:下壩田肥,又是修生產便道,又是挖溝渠,肥田豈不白白被浪費了?你們要修那是你們的事,我家的田不能動。
江小川沒想到李陽會跳出來急吼吼地反對。一個好吃懶做的傢伙,常年不耕田種地,這下反倒寶貝起田地來了。遂大聲回道,狗兒,修路挖渠又不只佔你一家的田。所有佔用的田由大家平攤。
“怎麼個平攤法?”
江小川將早想好的辦法說出來:將下壩所有田歸攏,按比例分攤路和溝渠。分攤完後,再重新劃分。算下來,一家最多分攤幾厘田。
李陽一聽,這辦法還算公平,況且無其他人出來反抗,只得噤了聲,沒再反抗。
江小川見眾人不再吭聲,便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同意書”讓大夥兒簽名畫押。爾後又說道,到時修路挖渠,大家也可出力出工,工資照建築工人標準支付。
彭文冬、馮六、楊二叔等人相互看了看,正愁今冬無活可幹,這下村上有這麼多活路可幹,再也不用到遠處去掙錢了,心下不由一陣歡喜,當下沒吭聲,算是答應了。
江小川負責的事進行得也很順利,接下來看江心月如何操練她負責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