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改廚改灶改廁(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德福一聽江心月提出的“三改”,不無憂慮:“三改要花不少錢,如果上面沒補貼,誰願意自掏腰包?”
“環境變好了,不是他們自己受益嗎?為什麼不願意?”江心月大惑不解。
“他們覺得現在的生活環境也不錯啊,改不改無所謂,況且這麼多年都過來了。誰願意將真金白銀往外掏?給他們錢還差不多。”李德福一針見血。他自己也生活在農村,他也是農民,當然知道農民是怎麼想的。包括他自己也不想拿那麼大一筆錢出來搞所謂的環境美化。
實情歸實情,但環境整治還是要搞的,江心月想。當然,農民手裡不寬裕,誰都捨不得拿出幾大千現金出來搞他們認為無關緊要的環境整治。廚房改造可以緩一步,但廁所改造必須立即進行。
竹縣農村,或者川東農村,民居樣式基本是正房旁邊或後面搭建灶屋,灶屋再連豬圈。冬天還好,夏天就慘了。蚊蠅亂飛,臭氣熏天,入廁大解小解或洗澡,常常被蚊蠅咬得大包小包奇癢無比。如今溫飽問題已解決,為什麼就不能將環境衛生美化亮化呢?所謂提升生活品質,就是美化亮化生活環境。
江心月很多時候都想不明白農民為何不願意出錢改善環境衛生這個問題。看來,讓農民生活變得沒有尊嚴的不是別人,也不是他們自己,而是他們那根深蒂固的落後觀念。
還有柴草堆積問題。從事農耕的農民喜歡將乾柴木棒秸杆等堆到灶屋、豬圈或屋簷下,不僅影響環境美觀,還存在嚴重的火災隱患。
江心月將心裡所想、眼睛所見如竹筒倒豆子般,嘩啦嘩啦地倒了出來。
李德福見江心月停歇下來,接過話茬:“你說的這些雖然都是事實,但怎麼改?現在農民家庭養豬少了,種莊稼的也少有用畜糞施肥了,但豬圈還在。由於排水不暢,豬圈凼凼一年到頭裝滿臭水,的確影響生活質量。要改廁,是把豬圈拆了填平糞凼凼?萬一人家還要養豬呢?我看,很麻煩。”
江小川在家裡生活了幾個月,覺得什麼苦都可以吃,唯獨上廁所和洗澡這兩件事讓他苦不堪言。即使江心月不說,他也要“三改”了。只是如李德福所說,豬圈凼凼要怎麼辦才好?如果掀掉豬圈,填平凼凼,母親肯定不依,萬一哪天又想養豬呢?可以說,豬圈是母親那一代人解決生活而不可磨滅的記憶。
江小川氣怵怵地:“過兩天我到場鎮上買磁磚,先把廁所改了。受夠了。”
“小川,我們要好好合計一下三改的事。你一家人改廁事小,重要的是要在全村起到帶頭作用,推動大家都改。我們改廁,不僅僅要解決上廁所、洗澡方便問題,還要解決汙水排放問題。只有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才算真的改好了。”
江心月提出的這個問題無疑帶有治本性質。
“小川,我們培訓時參觀的示範園裡,農民的廁所改了沒?”李德福問。
“沒注意。當時只想到發展現代農業,沒注意其它的。”
“問問那邊。如果他們改了,我們可以借鑑一下。”江心月對江小川說道。
“幸好跟那邊的人加了微信。”江小川邊嘟囔邊查詢微信聯絡人,不一會兒就聯絡上了。
經詢問廣漢市朋友,瞭解到他們改廁主要使用的“三格式”化糞池,家庭生活汙水經過處理、淨化再往外排放。
廣漢朋友隨後又發來已改廁照片,江小川看了後覺得完全可以參照執行。又將照片發給江心月、李德福看了,嚷著過兩天自己率先改了再說。
三人隨後分工:江心月主抓環境改善,江小川負責田型調整前期工作,李德福負責高塝田和坡地的小春播種工作。
李德福像想起什麼似的,忽又說道:“既然咱們決定搞現代農業,不如先買兩臺旋耕機回來,今秋就可派上用場。”
“錢哪裡來?”江小川和江心月同時驚呼。
“我只管提方案,不管錢的事。”李德福說完,準備起身回家。他要回去動員老母親整兩塊坡地出來,撒播油菜秧。
江心月看著李德福微微佝僂的背影,問道:“李隊長,你的腰椎間盤突出好些了沒?”
“好很多了。多虧你勸我手術治療。”李德福頭也沒回地應了一句。
江心月本來還想問他甜甜和蜜蜜在鎮上讀書有沒困難的事,因前幾天唐姍姍跟她說起李權的事,她今天看到李德福突然就想起要問一問。可李德福兩手護著腰已經走了。
錢,錢,錢。江心月此時無奈地感到,無錢真的寸步難行。怎麼辦?她快速轉動腦子,猛然想起,當初跟谷萬剛談鄉村振興規劃時,自己跟谷萬剛提過“伴手禮”問題,如今要真槍實彈地開幹了,谷萬剛怎麼也得表示表示吧?不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還有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申請亦上交很久了,國家的補助資金該到位了吧?
想到這些,江心月有些坐不住了。不行,得出去跑跑路子,否則,真無米下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