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靈兵神將(第1/2頁)
章節報錯
魚觀樓能夠破除心魔障礙,一舉衝破多年桎梏進階金丹四轉,雖說是得了徐沐白助力才能成功,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沈彥秋一力促成。
魚觀樓不是蠢人,稍微想一想前因後果就能明白,既然千機帶是真陽祖師,藉著徐沐白的手送給沈彥秋的,便無論這之間有多麼耐人尋味,徐沐白也斷然沒有再收回來的道理。至於沈彥秋所言轉送給自己,更是無稽之談。
這裡面的事關乎到趙正陽和徐沐白,已經不是他能妄加揣測。
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否認的是,沈彥秋情願為他這個不相干的人觸怒徐沐白,豁出性命抵擋明月劍盤,是不爭的事實。
自天道不全,太古諸神和上古諸仙發生征戰,各自開闢神界和仙界,隨後又盡數隱退,並切斷神界仙界和大千世界的通道,四重仙道就無法在修行道延續,三元道尊便將四重仙道修改成九重真道。
再經過中古諸子不斷的推演,九重真道就成了整個修行道唯一正統的標準。
後輩修行道的修士們,為了把修為境界細化,就又把九重真道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從練氣期到金丹期,稱之為下四道,第二個階段就是元神期,稱之為元神五道。而金丹期就是下四道和上五道的分水嶺。
修行道當中有一句流傳甚廣的俗話,叫做修士多如狗,金丹遍地走。
話雖然難聽,說的卻是個事實。
要是說修行道當中基數最大的,肯定是凡人。但是如果說修士當中基數最大的,一定是金丹期。
金丹期作為九重真道的分水嶺,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否則也不可能有“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
築基境界能夠開闢紫府神宮,相當於孕育金丹的基巢,紫府乃是人體之內的一個小天地,修士積攢錘鍊法力的源泉。
一開始的時候,修士吸收的是比較駁雜的天地靈氣,不斷提純將其液化為真氣,是第一道錘鍊。隨後將真氣依照本身修煉的功法,順著經脈運轉,溝通周身穴竅再度升騰氣化,變成先天真氣,是第二道錘鍊。
先天真氣飽滿以後,無論是自己渡過立真劫還是師門長輩將劫雷阻擋,體內都會成就紫府神宮,把真氣轉化為法力。
只是不渡天劫,或者使用其他方法躲避過去的修士,成就的道基相對較弱,紫府神宮的規模遠遠不能和渡過天劫的修士,相提並論。
法力經過紫府神宮孕養淨化,再不停的錘鍊壓縮,經過這麼幾次的變化,最終由虛轉實,在紫府神宮之中打磨一顆金丹。
練氣先天還沒有脫出凡人的範疇,修煉不出真正的神通,法術的威力也就是和武道高手差不多。只有進入築基期之後,開始修煉乘風御劍之術,享受飛天遁地的快樂,才算和武道修士真正區分開來。
只有進入金丹期之後,才能算是真正的修士。不但壽命會隨著境界的增長,變得越發綿長,那些在凡人眼中等同於仙術,諸如呼風喚雨,移山填海,擔山趕月之類的神通法術,也只有金丹以上的修士才有資格修煉。
凡修行道中皆知,三元道尊乃是開天闢地的祖師,天地開闢之初就已成道,在大千之外無盡混沌之中參修。
三元道尊中,第一位太元道尊,又稱太上太元道尊,太上元皇道德天尊。
太元道尊乃是大道化身,諸天萬界修行者的祖師,又擅長煉丹之道,如今修行道之中的煉丹法門,皆傳自太元道尊。故而在修改九重真道之時,太元道尊將金丹期,依照自己煉製的大羅九轉金丹為本,分為九層境界。
金丹一轉丹氣赤紅如燒。
金丹二轉丹氣亮橙如橘。
金丹三轉丹氣明黃如玉。
金丹前三轉,丹氣上方都會生成一把天羅寶傘。傘骨分別為八股,十六股,二十四股。
金丹四轉之後,丹氣凝聚升騰成雲,色發碧綠,金丹五轉丹雲色青,金丹六轉丹雲色藍。
丹雲之上都會托起一頂丹雲華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