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直隸,順天府,通州。

行宮大殿內,眾人就該如何處置寧王進行討論,王瓊認為應該先查清寧王在朝中的黨羽,再將其處決,這個提議讓曾收過寧王賄賂的眾多近臣不由十分緊張。

好在關鍵時刻,首輔楊廷和出言反駁王瓊,認為不應牽連過廣,應當迅速處決寧王,以免夜長夢多,同時也可給天下一個交代。

眾近臣聽到這句話後頓時鬆了口氣,有楊首輔在,王瓊的意圖必定難以實現.

並非是楊廷和故意向著這些近臣,而是因楊廷和與王瓊乃是政敵,只要是王瓊的提議,楊廷和必定都要反駁兩句,更何況事關寧王,楊廷和更加當仁不讓。

王瓊見楊廷和處處與自己針鋒相對,冷哼一聲道:“怎麼?莫非楊首輔也收過寧王的好處?”

楊廷和見王瓊竟敢當著正德和眾多大臣的面公然朝自己身上潑髒水,不由勃然大怒,張嘴就反譏回去。

毛紀見二人又要互懟,忙勸解道:“楊公和王尚書切莫動怒,大家皆為朝臣,為朝廷分憂乃分內職責,千萬不要互相猜忌,傷了同僚之間的和氣。”

毛紀乃正德做太子時的侍讀,與楊廷和一樣同為帝師,且為人沉穩忠厚,因此一直是正德最為信任的大臣之一。

楊廷和見毛紀在一旁和稀泥,也不幫自己說話,心中微微有些不快,正要連毛紀一起敲打,正德卻出言禁阻眾人爭吵。

原來,正德一見這些大臣又要開始打口水戰,就知道任由他們爭論下去,即便到晚上也爭論不出什麼結果,所以忙出言勸阻道:“諸位愛卿不要再爭論了,既然寧王死罪已定,朕看就近日在行宮內將其處決,以免又引起什麼麻煩,至於那些收過寧王賄賂的大臣,也不能都按同黨處理,畢竟寧王當年進京行賄最多的人,還是朕,只要在其起兵造反後,沒有通風報信、暗通款曲,朕都既往不咎。”

正德剛說完,江彬與張永等人忙跪在地上叩謝,口中山呼皇上聖明。

楊廷和等人見狀,也只好作罷。

日本,周防與安藝兩國交界處。

一座不起眼的山城聳立在安藝國邊境的山丘上,此處地勢高聳,視野開闊,極為適合防守,但也容易被敵人圍困。

此時,朱訓楨正帶著十萬聯軍駐紮在山城之內,在山腳下,還分別設了東、南、西、北四座大營,與山城內的守軍呈呼應之勢,用於遲滯敵方進攻。

朱訓楨站在城堡頂峰,向山腳下遠眺,心中不禁升起一絲憂慮:困守在這座山城內,最大的問題是如何保證糧食和水源,雖然縱容手下士兵在附近搶糧,但城內目前所貯存的糧食也只勉強夠眾人吃三個月,三個月後,若是王守仁和大內義興不撤,自己就要亡於此處。

紫瑤此時也站在朱訓楨身旁,看著山腳下的四座大營,不解地問道:“大人,為何要外設這四座大營?若是明軍或大內義興攻來,他們臨戰叛變,那對我們豈非雪上加霜?”

原來,山腳下的四座大營,皆由日本各方面勢力組成:

西邊的大營由後柏原天皇的第五皇子清彥親王(即尊鎮法親王)率領,主要由忠於皇室的大名和武僧組成;

北邊的大營由幕府將軍足利義稙麾下的伊達稙宗率領,自然也是由較忠於足利義稙的大名組成;

三十二歲的伊達稙宗原名為伊達高宗,乃是東山道陸奧國的守護大名,政治能力十分出眾。

永正十四年(公元1517年),伊達稙宗到“花之御所”(指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於天授四年,即公元1378年,日本北朝的永和四年,在京都的室町地方修建的華麗宅邸,因為院中遍植花卉,人稱“花之御所”,這也是足利幕府被稱為室町幕府的緣由)謁見將軍足利義稙及管領細川高國,奉獻上黃金、太刀及奧州名馬。

因此,伊達高宗獲得將軍足利義稙賜名,正式改名為“伊達稙宗”,就任左京大夫,成為日本東北名重一時的大名。

左京大夫本是奧州管領大崎氏所世襲的官位,而伊達氏能夠獲得此官位,就代表於名於實都已經取代了大崎氏,伊達稙宗也利用此點,使自己的家格上升,對足利義稙自然是忠心耿耿,成為其麾下堅定地盟友。

東邊的大營由幕府管領細川高國的盟友六角定賴率領;主要由忠於細川高國和六角氏的軍隊組成;

最後南邊的大營,則由足利義晴最信任的赤松義村率領,主要由支援義晴派的大名組成。

四座大營各有一萬五千餘人,山城內部則僅有朱訓楨從南京帶來的部隊和誠心追隨朱訓楨的武士們以及紀伊國歸附的僱傭軍,統共四萬餘人。

朱訓楨面色如常,對紫瑤說道:“你覺得哪些人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