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改朝換代 第一百八十八章 齊聚一堂(第1/2頁)
章節報錯
山陽道,周防國。
大內義興收到聯軍忽然停止攻擊,撤兵回營的訊息後,不由站起身來發出一陣欣喜的狂笑,心知定是王守仁帶領的大明水師已經得手。
自從與壹歧島的王守仁取得聯絡後,二人就決定採取水陸夾擊的方式,將朱訓楨率領的聯軍包圍,而後來個關門打狗。
為此,王守仁率領大明水師從壹歧島向東南行駛,而後沿著筑前國的海岸線前進,悄悄渡過西海道和山陽道之間的關門海峽,一路駛向周防和安藝兩國交界處的海灣,將朱訓楨麾下的艦隊堵在海灣中消滅。
由於艦隊途經的筑前、豐前、長門、周防四國都乃大內義興的領地,因此嚴密封鎖訊息,最終趕在朱訓楨發現前給其致命一擊。
如今明軍從靠近安藝國的海灣登陸,與大內義興一同將朱訓楨率領的十萬聯軍堵在周防、安藝和石見三國交接處,唯一的海上出口也被大明水師封鎖,料定聯軍已經插翅難逃。
大內義興此時終於可以長長舒一口氣:這幾日為了拖延時間一直龜縮忍讓聯軍的進攻,如今看來,發動反擊的時刻到了!
周防國,聯軍大營內。
看著狼狽的王大首領和沈大官人等人,朱訓楨面色不由更加陰沉。
情報說明軍艦隊會在長門國登陸,因此只要自己擊敗大內義興,快速拿下週防,就可以與王大首領等人率領的艦隊兩面夾擊,將明軍趕入海中。
但萬萬沒想到,明軍艦隊遭遇風暴後竟然修復得這麼快,更是瞞過自己布在長門國的眼線,悄悄繞到後方,將自己麾下的艦隊打了個全軍覆沒!
朱訓楨本就怕王大首領等人遇襲,所以不敢讓艦隊離自己太遠,沒想到還是著了對方的道兒,如今陷入四面楚歌的絕境,這可該如何是好?!
紫瑤怕面色陰沉的朱訓楨氣壞身子,忙上前寬慰道:“大人不必過於憂慮,明軍僅有一萬,大內義興現在也不過只有四五萬兵馬,而我聯軍尚有十萬之眾,且糧草充足,只要我們尋一城池堅守不出,明軍自會主動退去,屆時再揮師西進,剿滅大內義興,同樣可獲得勝利。”
朱訓楨明白紫瑤所指,正德重傷危在旦夕,只要正德一死,王守仁和明軍必然會被召回大明,屆時危機自除。
雖說此法有些被動消極,但如今形勢所迫,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朱訓楨只能按紫瑤所說,派出士兵將附近的糧食全部奪取,而後率十萬聯軍堅守在城池中,靜待正德駕崩的佳音。
北直隸,順天府,通州。
伴隨著一陣馬嘶人喝的嘈雜聲,一隊馬車在騎兵的護衛下朝通州的行宮飛奔而來,待車隊在行宮大門前停穩後,從首車上下來的是一位鶴髮松皮,身穿緋袍、胸前繡著一隻仙鶴的蒼老大臣,此人正是三朝元老,內閣首輔楊廷和楊大學士。
緊隨楊廷和下車的,同樣是一位身穿緋袍、胸前繡著一隻仙鶴的大臣,此人年約五十多歲,面白無鬚,眼神寬厚,正是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毛紀。
毛紀後面的大臣與他們著裝一樣,不用說又是一名一品大員,只是此人雖年約六十,卻目光剛毅,丹鳳眼角上挑,天庭其及飽滿,看起來英武不凡,此人正是太子太師兼兵部尚書——王瓊。
最後一位則是一名身材壯碩的中年男子,此人雖戴盔披甲,一副武將打扮,但能與這幾位權臣前來行宮覲見正德,又豈能是普通武將?
此人正是明初開國勳臣武定侯郭英的六世孫郭勳,於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承襲武定侯爵位,後又進封翊國公,提督京師十二團營,與魏彬共同執掌三大營。
十二團營乃是明代京師軍隊組織,是三大營的具體建制單位。
景泰年間時,兵部尚書于謙認為京師軍馬分別隸屬於五軍、神機、三千營,雖各有總兵等統領,事實上各不相關,一有調發,只得挑選湊撥以行,所以兵與將互不相知;且平日不司攻殺擊刺之法,驟然臨敵,就難於抵禦。
於是就在諸營中選取勝兵十五萬,分十大團營,各設都督以統率之,其管隊把總、大小總兵官,各量其才器謀勇而任用, 其餘兵士均回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