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兗州府,曲阜。

曲阜,古為魯國國都,地處山東省西南部。

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河北劉六、劉七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破曲阜、焚官寺民居數百,縣治為墟”,將舊城焚燬,正德詔令山東巡撫於魯故城西南隅以孔廟為中心重築新城,因此如今的曲阜是一座舊址旁的新城,

朱欽靈與滕倪母子二人離開蘇州後,一路乘舟縱馬,經過半個多月的顛簸,終於趕至這處聖人故里——曲阜。

這處曾孕育過華夏始祖軒轅皇帝和至聖先師孔子的小縣城,稱得上是東方當之無愧的“第一聖城”。

自漢武帝時期的儒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就成為歷朝統治者大力推崇的官學,學而優者則可仕,儒學傳人獲得與皇權共同統治天下的權力。

無論是春秋時期的孔子、還是戰國時期的孟子、荀子,亦或後世的程穎、朱熹等大儒,都乃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過重大影響。

儒家學派的思想更是成為幾千年來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朱欽靈本以為曲阜作為孔子故里,又是孔府千年所在之地,應當文廟興盛,儒教繁昌,但入城後卻發現,這座小小的縣城三教九流俱全,雖仍以儒教最盛,但佛、道兩教在此處亦然及其興旺。

二人在縣城內稍稍熟悉了一下環境便前往孔府,孔府官名為衍生公府,孔子嫡系長支世代居住於此,是中國歷史最久,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衙宅合一的古建築群,有“天下第一家”之稱。

孔子去世以後至宋代以前,長子長孫依廟居於闕里故宅,看管孔子遺物,奉祀孔子,稱“襲封宅”。歷代帝王在尊崇孔子推行儒家文化的同時,對其子孫一再加官封爵,賜地建府。

宋寶元年間,首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兼曲阜縣令,並新建府第,改稱衍聖公府。

自此衍聖公和衍聖公府這兩個稱號將流傳下來,為歷朝歷代所襲封。

看著眼前坐北朝南三啟六扇威嚴的宮殿式府第,朱欽靈心中還是略微有些震驚,“天下第一家”果然底蘊雄厚,只見院落迎面是一個粉白的大照壁,門前左右兩側,有一對2米多高的圓雕雌雄石獅。紅邊黑漆的大門上鑲嵌著狻猊鋪首,大門正中上方的高懸著藍底金字的“聖府”匾額。

門兩旁明柱上,懸掛著一對對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這副對聯文佳字美,形象地說明了孔府在封建社會中的顯赫地位。

滕倪與朱欽靈讓孔府門房通報一聲,在門外稍等片刻後,就見一名身穿襦裙,年約三十多歲的俊朗男子匆匆走出孔府大門。

俊朗男子徑直來到二人面前,施了一禮道:“二位定是蠱門的滕掌門與名滿江湖的靈龍少俠吧?!”

朱欽靈此時卻有些莫名其妙,通報時只說蠱門掌門求見,此人是如何得知自己化名?還稱自己為“名滿江湖”的靈龍少俠,自己何曾在江湖上走動過?

滕倪回禮後淡淡地答道:“正是。”

俊朗男子則露出春風般和曦的微笑說:“吾乃至聖第61世孫,孔聞禮,亦是當今‘衍聖公’孔聞韶的胞弟,家兄聽聞二位大駕光臨,特意讓吾前來接會。”說罷,伸手請二人走入府邸。

滕倪見狀,也不在多言,徑直隨孔聞禮走入府中。

朱欽靈進入孔府後才發現,此間內部比外面看起來更加龐大,猶如一座小型宮殿般複雜,光前廳就分為官衙,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聖公處理公務的場所。

三人穿過第一進狹長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門,俗稱二門。

門楣高懸本朝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手書的“聖人之門”豎匾,下有閥閱承託,門柱有石鼓夾抱。

正門左右各有腋門一座,耳房一間,平時眾人只走腋門,正門不開,以示莊嚴,但今天正門卻特意開啟,迎接滕倪與朱欽靈二人,讓滕倪心中微微有些驚訝,自己與這個衍聖公並不相識,且一介江湖草莽胸無點墨,又怎能得衍聖公如此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