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改朝換代 第一百六十二章 月夜混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日本,京畿,管領府。
涼風微拂,冷月如鉤,細川高國端坐在案前,細細的擦拭著手中的那把童子切,彷彿撫摸戀人的面板般專注。
一陣騷亂的嘈雜聲從府外逐漸傳入耳中,但細川高國絲毫不為所動,依舊認真的擦拭著手中的名劍。
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下屬在門外大聲呼道:“管領大人,細川澄元忽然率人將管領府圍住,點名要讓您出去!”
細川高國似乎並不意外,淡淡地問了句:“對方帶了多少人馬?”
下屬答道:“府外密密麻麻擠滿了人,屬下的也沒細數,大、大概有上千人吧。”
細川高國安心一笑,將童子切插入劍鞘,而後從地上起身對門外說道:“通知香西元盛,讓他按計劃行事。”
外面“嗨”了一聲後,伴隨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又匆匆離去。
滿臉絡腮、身穿重鎧的香西元盛死死的盯著管領府方向,作為細川高國麾下的頭號悍將,雖沒受過教育,是個大字不識的文盲,但作戰勇猛,又善統兵,因此深得高國賞識。
焦急的香西元盛等待許久終於收到來自細川高國的命令,早已按耐不住的他一把翻身上馬,對身邊的武士怒喝道:“細川澄元撕毀與管領大人達成的協議,現在正率人圍攻管領府,如此不忠不義不守承諾的小人沒有資格做細川家家督,更沒有資格讓我等效命!我們要為了細川高國大人而戰!隨我一起殺過去救出管領大人!砍下細川澄元的腦袋!”
隨著香西元盛極具煽動的語言,眾武士紛紛喊著“救出管領大人,斬殺細川澄元”的口號朝管領府衝去。
管領府外,細川澄元料定細川高國不敢與自己硬碰,一則自己在京畿內的兵馬更強,二則自己作為細川家家督,細川高國名義上還要聽自己的命令,因此只帶兩千人前來圍堵高國。
這也不能怪細川澄元大意,一則京畿內建築密集,士兵過多在巷子中也展不開,二則畿內面積也不大,出現情況隨時可調人前來支援,因此不必一開始就浪費過多時間整治兵馬,要打就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但令細川澄元沒想到的是,就在眾人以為細川高國懼怕不出時,四周忽然響起一陣震天的喊殺聲,接著一群盔甲堅固,刀鋒銳利的武士從四面八方殺出,像是早已做好迎戰的準備。
細川澄元的手下忙轉身迎敵,但就在剛轉身之際,原本緊閉的管領府大門突然大開,從中射出一陣爆豆般的霹靂聲,讓澄元在大門附近的手下死傷慘重。
是火槍兵!細川澄元久經戰場,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細川高國的手段。
火槍兵是日本大名購買西方殖民帝國的武器作為裝備的新式兵種,主戰裝備為火繩槍,這種武器威力大,但射程近,裝填麻煩,因此並未在日本大規模裝備。
細川澄元明白射擊間隙是火槍兵的致命缺點,剛組織起人向大門發起衝鋒,從門內忽然又湧出一群身穿重甲的旗本武士,將細川澄元好不容易組織起來的人馬殺的四下逃竄。
旗本武士是一群具有特殊身份的日本武士。
“旗本”的字面含義中有“在旗子下”的意味,事實上他們也通常身負大名的指物(印著家族徽章或標識的標誌物)或者軍旗,擁有非常高的頭銜。
在日文中,武士通常會被寫作“侍”,其詞義中就有保護和侍奉主君的含義。
“旗本”一詞的正式啟用應當追溯到日本戰國時代,其最初也並非指代侍衛武士,而是己方武士在本陣的集合處。
公元1560年開始,日本軍隊使用馬印、軍旗以及指物的風潮開始盛行,這也讓本陣和主將的位置更加顯眼,於是相應用於護衛的武士便顯得必不可少。
這些護衛主公的旗本武士們在主將坐鎮時護衛本陣,派出斥候四處偵查,主將衝入戰場時也會一起伴隨左右,撤退時更要為主將殿後。
除了在危險時保護主公、戰局危急時奔赴戰場外,一些旗本武士還會協助大名制定計劃,監管部隊的運作,擔任軍奉行、軍目付的職位,一些旗本武士還會在戰場之外作為大名重要的家臣團,繼續輔佐主君治理領國。
而大名為了鞏固和旗本武士的關係,除了採用聯姻、收養養子、賜予本家通字等方式來表示親近,還可以用索要誓書的辦法確立忠誠,因此旗本武士的戰鬥力和忠誠度都十分可怕,哪怕戰至最後一人也會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