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神墓奪鼎 第六十二章 洪山禪寺(第1/2頁)
章節報錯
銅陵,無名小巷內。
幾名兵痞強行將路過的少婦拉入巷邊空房內輕薄,少婦沉默的忍受著屈辱,怕呼喊聲招來更多的兵痞。這種折磨,甚至比殺了她更難受。
此時,那幾名兵痞眼睛和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少婦那雪白的身子上,並沒察覺到巷外站著兩名叛軍打扮的人。其中一名年輕些的漢子右手緊握腰刀,就欲上前救人,旁邊那名年長的漢子卻拉著他的胳膊,搖搖頭示意不要輕舉妄動。
年輕漢子從年長漢子眼神中看懂他的意思,知道這是警告他不要多管閒事,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想到肩負著更加重要的使命,年輕漢子重嘆一口氣後轉身離開小巷,留下那幾名兵痞在小巷內肆意奸yin可憐的少婦。
太平府,蕪湖縣。
一身龍袍的正德靜坐在縣衙大堂上沉思,堂下站著張永、江彬、徐鵬舉等一眾內宦近臣。
眾人在原地噤若寒蟬,連大氣都不敢喘,這些人都知道正德如今每過一刻都是在透支生命,更何況叛軍聲勢日益壯大,到處散佈正德非皇室血脈的謠言,讓正德更加火上澆油,已經半月未見其露出過笑容。
不知過了多久,正德終於從沉思中緩過神來,也沒看身旁的眾臣,低著頭說到:“你們把軍情彙報一下吧。”
江彬聽到這句話,趕忙走上前說到:“啟奏皇上,卑職手中的五千精銳錦衣衛已經喬莊混入叛軍之中,等皇上率大軍開到時,來個裡應外合,必定能將這幫烏合之眾一網打盡!”
正德點點頭,仍是沒說話,江彬在地上磕了個頭後就趕緊退回原位。
江彬剛站回去,張永就走出來說到:“啟奏皇上,西廠的探子來報,寧王部下現今分為兩派,一派以叛將李wen斌為首,主張以銅陵為營防守;一派以那個屢試不中的秀才王綸為首,主張向我方大營進攻。寧王偏向進攻派,此時銅陵城內正在籌備物資,準備向蕪湖襲來!”
正德聽到此處才抬起頭,略微思索一番後說到:“寧王手中並無水軍,只能從陸路向我襲來,如此看來,繁昌縣乃其必經之路!我們就在此處設伏,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江彬這時趕忙又走出來拍馬屁道:“皇上威武!皇上聖明!這寧王手下不過六七萬烏合之眾,只要打他一個措手不及,這些叛軍就會作鳥獸散,到時候派一支精騎直指寧王中軍大帳,必可將其生擒!”
徐鵬舉此時也站出來說到:“叛軍一路奸yin搶掠,早已激起民憤,臣也以為皇上此計可行。只要繁昌伏兵得手,臣願親率一隊禁軍插入敵營,活捉寧王交由皇上處置!”
正德點點頭,看著堂下的眾人說:“諸位近日來辛苦了,此戰就按剛才所定計策執行,由魏國公總負責。張永、江彬,你們兩個要協助好國公,不可臨戰擾亂軍情!”
徐鵬舉聽後跪在地上高呼:“臣,領旨!”
張永和江彬也趕忙跪在地上:“老奴(卑職)領旨!”
湖廣,隨州。
隨州古稱“漢東之國”,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匯地帶,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轄區東承武昌,西接襄陽,北臨南陽、信陽,南達荊州,居“荊豫要衝”,扼“漢襄咽喉”,為”鄂北重鎮”。
據傳炎帝神農誕生在隨州市隨縣厲山鎮,他創耕耘、植五穀、嘗百草、興貿易,開創了中華民族的農耕文明。從秦代至明朝的一千多年間,隨州建置雖然變遷頻繁,但大部分時期或設郡、州,或置專署,成為江漢、鄂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此刻,千年古城在月夜中更顯格外幽深靜謐,但城內一處豪華的府邸卻依舊燈火通明。
“督主,屬下接到探報,前些時日確實有人曾在此地發現盜門賊眾的蹤跡,只是城內魚蛇混雜,聚集了大量的江湖人士,一時之間也難以探查清楚。”一名身穿夜行服的廠番跪在華麗的大廳內向上首一位身穿莽龍袍的白胖太監恭敬地彙報著情報。
老太監身旁還坐著一位身穿麻布長袍的灰白長髮中年男子,這兩人正是奉正德之命搜捕盜門叛逆的東廠廠督谷大用和六扇門大統領皇甫浩宇。
谷大用聽完彙報對著那名廠番尖聲呵斥到:“這麼多人查了大半個月,連盜門那些叛逆的毫毛都沒找到一根!你們這些人是吃屎的嗎?!怪不得東廠的地位在皇上心裡遠不如西廠!我看你們這群人馬上連屎都沒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