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鼙鼓頻催日已西,元帥此日受犁鋤。

落王有印皆淪落,離地無旗孰可棲。

空負肝腸空自費,浪留名節浪為題。

可憐忠臣俱如氣,身化清風魂伴泥。

話說商均大戰桑利人,戟劍相交,猶如虎狼之狀。商均祭起按三十三天黃金寶釵,乃大叫曰:“桑利人!今日你難逃此難矣。”桑利人慾待脫身,怎脫此厄,只見此釵落將下來,如何存立?可憐化為塵土,正是:

黃金臺上有坐位,道術通天難脫逃。

當下黃金釵落將下來,正釘在桑利人頂上,只打得腦漿迸流,千年道行,只是南柯一夢。商均收了寶釵,自迴天庭覆命,備言殺了妖道桑利人,時刻而至。

且說肅慎人見二道落敗,謂李世民道:“外門之人,都是些無能之輩。此事還要貧道。”李世民聞說,問肅慎人道:“老師,如今盧隆義不得退,如之奈何?”肅慎人說道:“秦王殿下不必害怕,那廝的法的確印利害,不過貧道的戊己杏黃旗也不是圖有虛名,不過,只有戊己杏黃旗還是不夠,還要取了玄都離地焰光旗,西方取了青蓮寶色旗。如若不然,終究伏不得盧隆義,必先去取了此旗方可。”李世民問道:“老師,何人能往往玄都,取來這離地焰光旗?”肅慎人道:“秦王,你說的那裡話來!不必我們去取,此旗早晚就來。”李世民大喜,問道:“老師,此話怎講?”肅慎人道:“你原來不知,貧道此來,非是一人,還有兩位道兄,一同前來。一位是無腸人,他已然偷了玄都大法師的離地焰光旗;一位是博父人,偷了青蓮寶色旗。算上貧道的戊己杏黃旗,大事已成。”此言未畢,人報轅門外兩位道人求見。李世民吩咐請來,正是無腸人與博父人。三個道人匯合一處,也是盧隆義命當絕於此,後人嘆曰:

晨雞初叫,昏鴉爭噪。那個不去紅塵鬧?

路迢迢,水迢迢,功名盡在長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

當下三個道人會和於唐營,肅慎人說道:“三為道兄來此,這事好了!如今正南用離地焰光旗,東方用青蓮寶色旗,中央用杏黃戊己旗,西方少素色雲界旗,單讓北方與殷交陡,方可治之。”博父人說道:“素色雲界旗那裡有?”三個騷人都想,想不起來。肅慎人不樂。三個道人俱退。李世民來到內裡,對妻子長孫無憂說道:“平空盧隆義那廝壞事搗亂,伐我大唐,費了許多的事,如今還少素色雲界旗,不知那裡有?”長孫無憂道:“《道德經》上說,素色雲界旗是西王母娘娘那裡有。此旗還有他事,一名‘雲界’,一名‘聚仙’,但真赴瑤池會,將此旗拽起,群仙俱知道了,即來赴這瑤池勝會,故曰‘聚仙旗’。”李世民說道:“原來如此的,等我去告知幾位道長罷。”忙飛身來找三位道人,說明此事。肅慎人道:“壞了,如此說來,此旗,別人去不得的,須得南極仙仙翁,方能借得去。”博父人道:“怕他怎麼,你我變成南極仙翁的模樣,那西王母老婆娘如何分辨出來?”肅慎人大驚道:“此事十分難的。”博父人曰:“道兄為何如此?你既然膽小怕事的,就在此地等候,看貧道如何取了這旗回來罷。”且說博父人即忙收拾,換了朝服,繫了玎璫玉佩,手執朝笏,變成南極仙翁模樣,足踏祥雲,飄飄蕩蕩,鶴駕先行引導。怎見得,有詩為證:

祥雲托足上仙行,跨鶴乘鸞上玉京。

福祿並稱為壽曜,東南常自駐行旌。

話說博父人來到瑤池,落下雲頭,見硃門緊閉,玉佩無聲,只見瑤池那些光景。甚是稀奇。怎見得,有贊為證,贊曰:

頂摩霄漢,脈插須彌。巧峰排列,怪石參差。懸崖下瑤草琪花;曲徑傍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卻似火焰燒金;白鶴棲松立枝頭,渾如蒼煙捧玉。綵鳳雙雙,青鸞對對。綵鳳鳳雙雙,向日一鳴天下端;青鸞對對,迎風躍舞世間稀。又見黃鄧鄧璢璃瓦疊鴛鴦;明晃晃錦花磚鋪瑪瑙。東一行,西一行,盡是蕊宮珍闕;南一帶,北一帶,看不了寶閣瓊樓。雲光殿上長金霞;聚仙亭下生紫霧。正是:金闕堂中仙樂動,方知紫府是瑤池。

當下博父人俯伏金階,口稱:“小臣南極仙翁奏聞金母:應運聖主,大戰廬山,仙臨殺戒,垂象上天;因昏君並談,奉碧遊符命,按三百六十五度封神八部,雷、火、瘟、鬥,群星列宿。今有凡間將軍盧隆義,有負天命,逆天叛亂,殺害生靈,阻撓李世民不能前往,恐誤打進江都日期。我想盧隆義那廝應在廬山而受犁鋤之厄。今奉碧遊之命,特懇聖母來,恩賜聚仙旗,下至廬山,治盧隆義以應願言。誠惶誠恐,稽首頓首。具疏小臣南極仙翁具奏。”俯伏少時,只聽得仙樂一派。怎見得:

玉殿金門兩扇開,樂聲齊奏下瑤臺。

鳳銜丹詔離天府,玉敕金書降下來。

那博父人俯伏玉階,心中也十分害怕,候降敕旨。只聞樂聲隱隱,金門開處,有四對仙女高捧聚仙旗,付與博父人,曰:“敕旨付南極仙翁:唐朝李世民當有天下;隋大業楊廣如今年老,不思進取,穢德彰聞,應當絕滅;正合天心。今特敕爾聚仙旗前去,以助唐邦,毋得延緩。有褻仙寶。速往。欽哉!望闕謝恩。”博父人心中暗喜,謝恩畢,離了瑤池。正是:

唐主洪基年三百,妖道金闕借旗來。

話說博父人離了瑤池,徑至唐營,又變回本來模樣。有秦懷玉報入中軍。眾將士、道人焚香接敕,望闕謝恩畢。李世民迎接博父人至帳中坐下,共言盧隆義之事。博父人道:“秦王殿下,吉辰將至,你等可速破了盧隆義,也好早日結束這戰亂,匡扶天下社稷,救濟百姓。”肅慎人和無腸人聞說大喜,道:“今有聚仙旗,可以擒盧隆義那廝。是否成功,就在今日。”李世民口稱:“恭喜了!”肅慎人答曰:“何喜可駕?連年征伐無休,日不能安食的,夜不得安寢也,怎麼能得靜坐蒲團,了悟無生之妙也!”肅慎人道:“今日煩博父人道友,可將青蓮寶色旗往廬山那裡,震地駐札;無腸人用離地焰光旗在岐山離地駐札;中央戊己乃貧道鎮守;西方聚仙旗須得秦王殿下親自駐札。”李世民道:“這個不妨。”肅慎人道:“既然如此,秦王稍作準備,等候道兄拘纓人來,保護秦王。”李世民道:“這倒不麻煩。昨日博父人道長前去之時,拘纓人道長已經來了,如今就在後營鑽研破敵之法。”於是三位道人見過拘纓人,李世民掌聚將鼓,令秦懷玉和蘇定方領令箭,衝盧隆義的大轅門;蘇麟、蘇鳳衝左糧道門;柴哲威、柴立武右糧道門;羅仁、張士貴、何宗憲在左;張志龍、張志麟、張志虎在右;張志彪在後;淵蓋蘇文、燕舯康、安殿寶三位大將掠陣去來。正是:

計就月中擒玉兔,謀成日裡捉金烏。

當下李世民吩咐停當,先同拘纓人往廬山,安定西方地位。

且說元文都、東方玉梅見營中殺氣籠罩,上帳見盧隆義,言曰:“元帥,我等駐札在此,不能取勝,不如且回兵泰州,再圖後舉。元帥意下如何?”盧隆義聞說,大驚道:“本帥莫非不曾奉旨而來?待本帥修本,先往江都,求援兵來至,料此軍營有何難破?”東方玉梅道:“李世民用兵如神,兼有肅慎人等一班妖道甚眾,亦不是小敵耳。”盧隆義道:“不妨。本帥法印利害,列為也都有法寶,就是肅慎人也不能害死本帥,何況他人!”三人共議至抵暮。有一更時分,只見秦懷玉和蘇定方領一枝人馬,點炮吶喊,殺進轅門;真是父子兵將,一擁而進,不可抵擋。盧隆義還不曾睡,只聽得四下裡殺聲大振,忙出帳,上馬拎槍,掌起燈籠火把。燈光內只見蘇定方、秦懷玉一對老少殺進轅門。盧隆義大呼曰:“好你們蘇定方、秦懷玉,你敢來劫營,真是自取死耳!”蘇定方冷笑道:“盧元帥不要氣氛,老夫也是奉將令行事,不敢有違也。”搖槍直取盧隆義。盧隆義聞說大怒,手中槍急架忙迎。秦懷玉、李崇義、柴哲威等一裹而上,將盧隆義圍在垓心。

那邊張士貴帶領羅仁、何宗憲、張志龍、張志麟、張志彪衝殺左營,柴立武領程鐵牛、尉遲寶林、尉遲寶慶、張志虎直殺進右營。元文都大叫一聲,接住廝殺;北冥羽戰住張士貴。蘇麟與蘇鳳搶入中軍,來助蘇定方和秦懷玉。蘇麟的槍只在盧隆義前後心窩、兩脅內亂刺;蘇鳳的大刀只在盧隆義頂上四處飛來。盧隆義郊見蘇麟來得快,拈弓搭箭,射去來。蘇麟一槍打在一邊,全然不理。又祭法印打蘇鳳,蘇鳳一處土遁,狡兔三窟,打下馬來,又能回去的。故此盧隆義著忙。這一番夤夜交兵,苦殺了隋朝士卒,正是:

只因為主安天下,馬死人亡滿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