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百萬旌旗不度遼,殿前中夜集雙鵰。

只今龍舸輕遊路,蔓草寒煙鎖斷橋。

卻說袁涇聽說羅藝率軍前來,吩咐開門迎敵,自己結束停當,提棍上前。羅藝看見袁涇,老大不識,問道:“你是何人?”袁涇笑道:“羅藝老賊,你爺爺袁涇在此!”羅藝聞言,大驚道:“你莫非混在軍中,偷偷潛入北平府?”袁涇見說,大笑道:“老賊,你死到臨頭,也罷,本將軍就讓你死個明白!白天和你說話的正是本將軍,這一切都是本將軍和陛下、天寶無敵大將軍、天靜公主商量好的。老賊,你大限已到,納命來!”秦夫人聞言大怒,喝道:“匹夫休得無禮!”催開馬,劈面就砍。袁涇大怒道:“老賤人,怎敢送死?”一棍打中咽喉,跌下馬,復一棍,打成爛泥。羅成見死了母親,心中大怒,喝道:“袁涇惡賊,還我母親命來!”袁涇看見北平府兵殺將進來,吩咐諸軍退守行宮。忽然一人喝道:“袁將軍,何必退兵?本將來也!”羅成抬頭一看,一隻流星錘劈面而來,忙把五虎斷魂槍一架,“啷噹”一聲,震得虎口發麻,連馬退了四步。袁涇大喜道:“荊將軍好錘,聖上何在?”荊元桓說道:“袁將軍,聖上已經殺到千藝坊了。”羅春大驚道:“老爺,過了千藝坊,就是行宮了!”羅藝大怒道:“這昏君那裡來的訊息?罷了,大家快快撤退!”袁涇喝道:“那裡走!”催馬坐騎,上前把棍亂打。羅藝無奈,率軍混戰。身後項子龍、世祖明皇帝殺來,一杆槍,一條戟,如猛虎下山,蛟龍出海,好不利害。羅春見事不好,往外就走。荊元桓道:“羅春休走!”右臂一抖,流星錘劈面打來。羅春見了唬得魂不附體,忙把八寶玲瓏槍一架,“噶啷”一聲,震得雙手流血,跌下馬去。荊元桓上前,一刀劈了首級。子龍看見羅藝,大叫道:“老賊,你往那裡去?”照面耍一戟刺來。羅藝見了,忙把五虎斷魂槍一橫,“叮噹”一聲,震得膀酥筋麻,身子已經,飛了三丈遠。荊元桓看見,大喝一聲,飛身上前,劈面一錘。羅藝忙把槍一架,震得虎口發疼,退了十多步。身後兩個副將,張瑾、白顯道,原是瓦崗寨的結義兄弟。當下兩騎馬,兩口劍殺來。被荊元桓左右開弓,雙錘齊出,打中胸口,嗚呼哀哉。羅藝看見,就要逃跑,不提防屈突通趕來,腦後一刀,砍為兩段。羅松看見死了父親,心中大怒,又見隋軍勢大,料定鬥不過,拉著羅成,殺出南門,投奔瓦崗寨西魏王李密去了。

羅藝一死,羅松、羅成逃走,北平府軍早無心戀戰,紛紛投降。世祖大喜,吩咐一如既往格盡職守,全然不提附逆作亂之事。袁涇獻上秦夫人兵器,荊元桓先上羅春、張瑾、白顯道首級,屈突通獻上羅藝首級。世祖大喜,傳旨道:“荊元桓除賊有功,加封北平府總管,爵位晉王;屈突通斬殺賊首羅藝,封為北平府副總管,爵位平國公。”二人大喜,領旨謝恩。荊元桓道:“陛下,臣帳下有兩個義士,皆身懷絕技。臣想陛下徵東,損失名將多人,心中必然憋屈,特招來二人,請陛下一看是否可用。”世祖問道:“此二人是誰?”荊元桓道:“請陛下先去休息,今日天色已晚,龍體要緊。”世祖大笑道:“朕精力旺盛,不懼日夜。不過既然是賢人義士,就該在銀安殿召見。來呀,擺駕銀安殿,正要親自禮賢下士。”成都、穎兒聞言,當頭說道:“陛下聖明!”世祖大喜,遂擺駕銀安殿。左班成都當先,右班穎兒當先,身旁靠山王侍奉,諸將各自坐定。荊元桓道:“辛世雄上來。”外頭一條大漢,飛馬而來。荊元桓道:“汝有大本事,且在陛下、天寶將軍、天靜公主面前展示,如此聖上為你加官進爵,世人無異論也。”辛世雄道:“末將得令!”一句話蹦出,如同霹靂一般,眾人看去,好一條大漢:

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窮奇臨凡。頭戴魚尾捲雲鑌鐵冠,身披龍鱗傲霜嵌縫鎧,外罩玫瑰紅錦繡羅袍,腰束荔枝八寶黃金帶,足蹬抹綠鷹嘴藍線靴,手拿戟刀五尺雪,兩個都有八十斤。左掛硬弓,右懸長箭。坐下越嶺巴山獸,千里翻江攪海龍。

成都看見,不禁讚歎道:“此人必是一員猛將。”公主道:“非也,此人面相粗中有細,可以統軍五萬,作為前軍獨戰。”世祖聞言,心中有底,問道:“壯士,你有何本事,朕也好為你加官進爵。”辛世雄道:“啟稟陛下,臣自幼與師兄隨前朝大都督魚俱羅習武,雙臂有萬斤力氣,可以力舉千斤鼎。”世祖笑道:“好大力氣!在座的幾位,成都、法正、濟清、子龍、再興、袁涇、沙羽封、宇文崶,論力氣個個四象不過。你既然有萬斤氣力,也不可小視。呂愛卿何在?”彪爺出班奏道:“臣在!”世祖道:“呂愛卿,朕聽說你一條手臂就有兩萬斤氣力,你就去試試辛壯士。”彪爺道:“如此,臣獻醜了。”走到薛世雄面前,說道:“壯士,你既然兩條手臂有萬斤力氣,這樣,我用一條臂膊挺直在此,若推得動,扳得下,就算你所言不虛。”說畢,即挺直臂膊過來。辛世雄見了,深吸一氣,趕上來一把扯住彪爺的手,用力一扯,好似蜻蜓搖石柱一般,莫想動得分毫。不覺汗顏,鬆開手,說道:“呂將軍不愧溫候之苗裔也。”呂彪笑道:“陛下,這位辛壯士不曾說謊,臣估計他的力氣應該在一萬三千斤左右。”世祖大喜,說道:“好壯士,朕就封你為兵部侍郎,正四品官階。”辛世雄大喜道:“臣謝主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成都道:“壯士,你方才說你與師兄隨魚俱羅大都督學藝,不知魚都督如今怎樣?”辛世雄道:“師尊身體無恙,已入仙界,曾隨南華老仙參與蟠桃大會。”穎兒道:“你那師兄是何人?”辛世雄道:“師兄魚瑾,是師尊在山上尋得的棄子,無人照看,師尊憐憫,收為義子,隨臣來投效荊將軍。”成都道:“魚都督的義子,必然本事不俗,荊將軍,此人現在何處?”荊元桓道:“臣這第二人就是魚瑾。”說罷,拍掌三聲,一人來到面前,怎樣打扮:

赤發黃須雙眼圓,臂長腰闊氣沖天。

頭帶茜巾垂肩發,外罩錦繡黃戰袍。

內穿金線烏雲甲,腰束彩絨八寶帶。

足蹬馬靴祥雲圖,坐下紅毛千里馬。

一條手臂萬斤力,賽過前年熊闊海。

力誅反王八虎將,四明山上氣幹雲。

一柄梨花開山斧,重有三百三十斤。

一聲虎嘯山河動,參上大隋明皇帝。

成都看去,真個有大將之風。穎兒也道:“這人雖然相貌兇惡,必然有統軍將才。”世祖道:“壯士可是魚瑾?”魚瑾道:“臣魚瑾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世祖道:“你是魚都督的義子,必然有過人本領。”子龍,你去試試。子龍聞言,出班奏道:“臣遵旨。”來到魚瑾面前,問道:“壯士,你有多少力氣?”魚瑾道:“小人一條手臂就有一萬斤力氣。”子龍笑道:“如此甚好,你的兵器給我看看。”魚瑾忙遞過斧頭。子龍拿在手裡,大喜道:“起奏陛下,這孩子的斧頭比我的槍還要重,也是個人才。”世祖大喜道:“好孩子!你師父是大都督,朕在武職上難以分配你。這樣罷,你就做個上柱國,位列一品,與大國師白燕卿一般。日後朕或子孫後代又要東征西討,隨侍天子左右。”魚瑾聞言,忙忙奏道:“臣雖肝腦塗地,難報陛下大恩大德!”世祖道:“起來。荊元桓,你舉薦義士,不愛名利,朕心甚慰。賜你尚方寶劍一口,如有大奸大惡之人禍亂朝綱,你執此劍,如朕親臨,率軍殺入長安,清君側,拱衛大隋將山。”荊元桓道:“臣謝主隆恩。”當下吩咐擺酒接待諸將,大軍住了三日,回到長安。

卻說御駕還朝,太孫燕王楊倓、老將軍宇文述同文武迎接。加進長安,升了金鑾,百官朝賀。有崔弘度與屈突通之弟,崔弘昇、屈突蓋隨侍左右。朝罷進宮,王后妃嬪朝見,細說徵東高句麗八年,朝中又見一番景況。

過了五日,世祖明皇帝上朝,問眾文武道:“目下國中造反者不計其數,卿家以為該當如何?”成都聞言,出班奏道:“啟稟陛下,反王之中,屬瓦崗寨西魏王李密最為猖獗,其他皆是附逆,不足為患。出去了瓦崗,乃是擒賊先擒王之道也。”世祖聞言,大喜道:“諸位以為,何人可以征討瓦崗?”袁涇道:“陛下,臣途徑山海關,看這山海關總兵裴仁基老將軍有些本事,可以征討瓦崗。”楊林聞言,出班說道:“起奏陛下,袁將軍眼光不錯。這裴仁基父子多是能征善戰之輩,不可小覷。尤其是三子裴元慶,其人力大無窮,使一對八稜梅花亮銀錘,重三百斤,武藝之高,不在天輔將軍之下。”世祖聞言,大喜道:“朕當日還朝,各地總管按例應該前來道賀。山海關離長安不遠,裴仁基到了麼?”宇文述道:“起奏陛下,除去造反各地,其他的全部到了長安。”世祖大喜,傳旨:“著裴仁基父子上殿。”

那裴仁基父子聞之,忙正衣冠,前來朝堂。世祖看去,果然一門父子四人皆是良將。尤其這裴元慶,你看他:

唇若塗朱,睛如點漆,面似堆瓊。有出人英武,凌雲志氣,資稟聰明。儀表天然磊落,大隋朝端的馳名。亮銀鐵甲寒光迸,水銀盔展兜鍪重。錦徵袍上蟠雙鳳,外罩淡染鵝兒黃。腰束碧玉藍天帶,足蹬九尾白狐靴。坐下駿馬猛如龍,一字墨角癩麒麟,日行三千里,半夜走八百。玉勒錦鞍雙獸並。銀錘燦燦霜雪光,冠世英雄不可當。

話表這裴元慶是天上三壇海會大神,八臂哪吒下凡,論武藝強於子龍,遜於成都。當下上殿,世祖看看元慶,十分喜歡。問成都、穎兒道:“成都、皇妹,你們看著孩子如何?”成都道:“非是尋常之人。”穎兒見了,暗自算了一卦,心中叫苦,卻又無奈,只得說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世祖大喜道:“元慶,你年紀太小,諸位大臣對你多少有些成見,殿上有一尊千斤大鼎,你可能單手舉起?”元慶道:“陛下放心,這樣個東西,十個也不妨。”下了殿左,看這千斤鼎,高有四尺,方圓八尺,暗自冷笑。回頭看了成都、穎兒一眼,右臂往鼎上一拍,“叮噹”一聲大響,把天上鳥群驚散。裴元慶身子一蹲,左手托住鼎,大叫一聲,舉過頭頂。一步一步上來,口裡叫道:“陛下請看!”世祖明皇帝看去,大喜道:“我大隋真是人才輩出,裴元慶,你日後必然能為我大隋立下不世之功!”元慶聞言,輕笑一聲,說道:“請問陛下,臣是不是可以把鼎送回去了?”世祖聞言,忙道:“送回去,送回去。”元慶聞言,左手一撤,右臂往鼎上一推,那鼎飛過右班大臣頭頂,回到原處,地板不曾傷損,大臣不曾打壞。世祖大喜道:“好元慶,功夫端的了得。”元慶道:“陛下,這還不算什麼。臣聽說大業七年,原寧國送來一頭獅子,太孫殿下收了,一直無人能馴服。請陛下教那些原寧人把獅子帶上來,臣當殿馴服。”此言一出,一眾大臣指指點點,有誇讚的,有謾罵的,褒貶不一。世祖聞言,大喜道:“好個裴元慶,果然初生牛犢不怕虎。你不用怕,就是你不能馴服這獅子,成都在旁,上去一腳,也能收拾了這孽畜。來人,把那頭獅子帶上來!”黃門侍郎聞言,忙忙去傳旨。不到半個時辰,把那頭獅子帶了過來,端的十分兇惡。你看他:

兇狠不怯敵,霸王無虛言。

怯敵辱其爪,虛言負其牙。

爪牙欺白刃,果敢真堅毅。

獅生在西山,常居東谷所。